肺气虚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表1),属于中医学中的“喘证”“肺胀”等范畴,其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急性加重期病机为痰阻或痰瘀互阻,常兼气虚或气阴两虚,虚实相互影响,以痰瘀互阻为关键。稳定期病机以气(阳)虚、气阴两虚为主,常兼痰瘀。

表1COPD的发病机制,以吸烟和生物燃料颗粒物为例

文献回顾分析研究表明,COPD稳定期中医证型分为五组虚证证型,即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肺肾阳虚、肺肾气阴两虚。实证类两种,即痰瘀阻肺证、痰湿阻肺证。常见证候中以虚症为主,可兼见实证。以肺气虚最为多见,其实是脾气虚及肾气虚。近年来有研究人员观察并发现本病随着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的发展,肺功能损害程度逐渐加重。而COPD急性加重期常见证候有风寒束肺证、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和血瘀征(兼证)。因此,COPD病位多在脾、肺、肾三脏,病因以气虚、阴虚、痰、血瘀、湿及阳虚为主。现代研究以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为主。本文探讨肺气虚证与COPD的关系。

1肺气虚分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古代和现代文献的基础上,中医工作者对肺气虚证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根据肺气虚证的内涵,提出了COPD肺气虚证候演变规律:

①卫外功能减退(轻度,病位在肺)。

②主气功能减退(中度,病位在肺、脾)。

③治节失常(重度,病位在肺、脾、心、肾)。

④多脏受损,诸症蜂起(极重度)。

四个层次渐进性发展,严重者多出现肺系功能的全面减退和紊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PD肺气虚证的4级分度标准,即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这种分度之间既有病机、病症上的不同,又有发生、发展、演变的相互联系,比较符合临床实际情况,有利于把握肺气虚证的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2肺气虚宏观研究

肺功能检查不仅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而且对COPD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均有重要意义。因证候具有模糊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以肺功能为切入点,研究COPD稳定期症证分布及与肺功能的关系,可为COPD稳定期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

李建生等对COPD稳定期患者资料进行的对比研究结果提示,肺功能轻度、中度时常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功能重度时常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血瘀证、痰湿阻肺证随肺功能降低而增多。同时,COPD稳定期常见病证为气虚、血瘀,病位在肺并及脾、肾。气虚主要表现为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且贯穿始终。血瘀证、痰湿证、肺阴虚、肾阴虚随肺功能降低而渐多。证明了随着肺气虚的加重,肺功能会逐渐降低,病理因素增多,同时,肺功能降低亦可提示肺气虚证加重或产生变证。

肺气虚与免疫功能、形态病理、肺血管收缩均有关系。

3肺气虚微观研究

肺气虚与炎症细胞关系:慢性气道炎症是COPD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可导致气道重塑,是COPD病程发展中气流阻塞的病理生理基础。

肺气虚与神经递质的关系:肺气虚证与神经系统肺气虚证机体存在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交感神经兴奋降低为主。

肺气虚的基因研究:基因水平研究的提高为肺气虚证的微观本证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证。

4肺气虚与COPD的关系

COPD发展到最后阶段,肾气虚是必然的结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肾气虚阶段的COPD病理过程中,患者内分泌功能明显减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性腺3个靶腺轴功能紊乱。通过补肾治疗可以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对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反应性,调节3个靶腺的内分泌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更重要的是,补肾治疗还可以缓解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的COPD患者膈肌肌群功能的障碍,大大降低呼吸衰竭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限。

益气扶正。用于肺脾气虚引起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眩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qiaotrade.com/jzdy/7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