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仅只是在中老年人,年轻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这主要是由于我们日常不健康的生活规律所导致的,因此大家也要多了解一点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预防患上心脑血管疾病。核心提示: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脑中风、脑梗塞等,这些疾病的出现将会严重损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什么样的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疾病1.烟酒过度人群抽烟对健康的伤害是很大的,抽烟会引起肺癌,支气管炎以及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同时由于现代人也喜欢通过以抽烟和喝酒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再加上长期的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2.高血压患者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有75%的患者都患有高血压,在4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达15%左右。一个人长期处于高血压的状态下,会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也会使血管壁硬化,如果血压突然升高,脑血管很容易破裂导致脑出血。3.高血脂人群高血脂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进行判断的,血浆总胆固醇浓度、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这三个只要有一个超过一定的范围则被称之为高血脂,而高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的高危因素,一旦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血脂比较高,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4.肥胖人群我们都知道没有健康胖子这一说法,肥胖是导致人体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肥胖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这是因为肥胖的人群身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相对降低,这是导致患有冠心病的常见因素。5.中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一般情况下动脉粥样硬化会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症状,到达50岁之后出现症状的概率会大大增高,其并发的危险性也会随之更大。6.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根据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报告,发现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主要出现在主食和副食2个因素,还有就是过于重口味。主食方面体现在过于单一,谷物和豆类的摄入量不足,而副食方面是因为水果蔬菜等摄入不足,但是红肉又摄入过量。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1.健康的饮食习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每人每天的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标准是不超过10克,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规定,油脂每天每人的摄入量不超过25克,但是我国居民对于油和盐的摄入量都会远远超过这个规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做到少油少盐。每天的摄入的食品种类要丰富,可以多吃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鱼)、全谷类、纤维类、富含钾和其他矿物质的食物。2.适量的运动《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提到,对于老年患者,低中强度的运动,对血管弹性改善作用明显,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有氧运动,推荐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还有助于降低收缩压。3.充足的睡眠心脑血管疾病和睡眠有很大的联系,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人群都存在睡眠障碍。如果长期处于这个状况会导致人体内环境出现紊乱,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的睡眠时间是每天要保持7~8个小时。仁德康泰健康课堂温馨提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当今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只有我们自身有个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才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预防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注:我们发布此文是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本文数据和观点来源自百度百科及相关健康资讯媒体,仅供读者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