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今天我们继续回顾关于慢阻肺的既往优秀文章。

慢阻肺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后期可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即使有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慢阻肺的病死率目前仍高居不下。慢阻肺的控制效果除与患者的病情和现有的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外,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慢阻肺患者自我管理的概念

自我管理是指慢性疾病患者通过管理病症、治疗措施、生理心理健康及生活方式等来减缓疾病带来的痛苦,从而促进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二、慢阻肺为什么要进行自我管理?

以患者为主导、有组织、有计划的自我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自我效能、医疗依从性和患者的健康状况,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住院率、急诊就诊次数,降低住院费用,甚至还能减轻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1、坚持规律用药

慢阻肺需要规范长期的药物治疗,治疗必须遵循医生的医嘱,不能自行改换剂量和药物。如果出现症状控制不理想或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2、康复治疗

运动或肺康复训练,主要是肢体肌肉的抗阻运动,及呼吸肌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症状,减慢肺功能降低的速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心理调适

良好的心情将有利于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积极参加宣教活动,主动学习

包括了解呼吸相关知识以及慢阻肺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肺康复的各项活动,熟悉病情评估的客观手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争取得到及时的处理,减少急性加重及其损害。

5、正确使用吸氧、无创通气等设备。可改善缺氧状态,促进肺功能进步。

6、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使患者加强和改善营养状态,以便肺康复的实现。

更多患教会信息及哮喘与慢阻肺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qiaotrade.com/jzlr/7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