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中国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糖尿病大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全球水平,患者人数高居世界第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报告,年我国糖尿病患者达1.亿人,到年预计将增长到1.亿人。糖尿病专家指出,糖尿病可防可治,其慢性并发症最凶险,及早长期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是预防并发症的不二之法。
我国糖尿病人超过1亿NEWS
﹀
﹀
﹀
糖尿病近几年来数据增长迅猛,是富贵病,多见于生活条件好、工作忙又没有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的人身上,也多见于老年人,逐渐地还有年轻化的迹象。此外,还有很多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即处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这部分人,也称糖尿病的后备军,若不干预,很快可成为糖尿病人。
糖尿病分四类,预后影响不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将糖尿病分为四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常见,占糖尿病的90%-95%,1型糖尿病占5%-10%,特殊类型糖尿病更少见,而随着多胎妊娠、高龄产妇的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损害,导致胰岛细胞被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目前治疗以胰岛素替代为主,即注射胰岛素,若及时控制,对生活影响不大。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多数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治疗多以口服降糖药为主,或与胰岛素联合治疗。
妊娠糖尿病发生在孕妇身上。一些女性在怀孕后,由于营养补充过度,孕期体重激增,造成妊娠糖尿病。妊娠期的血糖过高,对于胎儿和孕妇都有诸多负面影响,一旦患上,孕妇就存在较早流产和畸形婴儿的风险。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预后较好,一般随着分娩的结束,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有近1/4的患者若干年后会发生永久性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可由遗传性细胞缺陷、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或药物因素所致。由于有的病人病因难明确,目前的治疗手段难以解决,预后也不太理想。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其并发症。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等的发生率在下降,而慢性并发症却居高不下。
血糖浓度高了,只要是血液能供应的器官就会受影响:脑会发生脑卒中;下肢会发生糖尿病足;神经系统会发生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胃肠道会出现便秘、腹泻;肾会有糖尿病肾病;眼睛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改变、失明……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通常来说,10年病程的老糖友并发症比1年病程的病人多、严重。
因此,要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就要从源头上控制好血糖,还要定期随诊、监测,定期筛查并发症。
延伸阅读:快问快答1
问:我不爱吃甜食,为啥会得糖尿病?
答:这是对糖尿病的最大误区。糖尿病爱吃甜食,吃糖多不一定得糖尿病,得糖尿病的也不一定就是因为甜食吃得多。吃下的任何东西最终都会转化成葡萄糖,只是吃糖和吃其他食物相比,糖代谢吸收、血糖升高更快。吃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吃了多少。
2
问:我没有“三多一少”,怎么就得糖尿病了呢?
答:“三多一少”是指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普遍症状,尤其是1型糖尿病人,但不是每个病人都有这些症状,很多人症状隐匿。建议糖尿病家族史、40岁、缺乏运动、工作压力大,以及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孕期有妊娠糖尿病、生过巨大胎儿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糖耐量试验来筛查。
3
问:医生叫我打胰岛素,是不是说明我的糖尿病很严重?
答:用不用胰岛素并不能代表病情轻重。无论病情轻重,都可以用胰岛素治疗。一般血糖指数过高的病人,需要短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现在还有新观点认为,初诊糖尿病人在较严密的血糖监测下,短期内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让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让残留的胰岛细胞得以恢复,最终能预防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4
问:听说一旦用了胰岛素就离不开?
答:胰岛素使用是不会产生依赖。某些情况需要使用胰岛素:一是患1型糖尿病;二是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三是已经出现了严重慢性并发症,用胰岛素会比用口服药对病情更为有益;四是要做手术、较大外伤及严重感染等情况,也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当血糖控制平稳、伤口愈合、感染痊愈后,患者仍可以重新选择口服降糖药。
6
问:父母有糖尿病会遗传给孩子吗?
答:糖尿病有家族遗传倾向,但还会受外部环境、感染因素的影响,不是父母有糖尿病,子女就一定有。
8
问:糖尿病能治愈吗?
答:根据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理论上有根治糖尿病的可能,但目前来说这些技术都还未成熟,或只在少数人身上验证,不能代表普遍情况。
联系我们
医院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