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石说#
“实话石说”栏目,是东方网食品药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石浩强主任药师合作的安全用药科普专栏。如果您有用药方面的困惑,欢迎底部下方留言或 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人都有看病、吃药、打针的经历。对于患者的健康而言,药物的合理、安全使用至关重要。事实上,疾病种类各不相同,有急性发作的,也有慢性迁延的。
“是药三分毒”,药物的实质属性就是“以偏克偏”,因而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当然患者的用药时辰长短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一旦药物起效,疾病痊愈,何时减量、何时停药,则将会成为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的关键因素。
对于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一般而言,慢病患者需要长期给药,切忌私降药物或擅自停药。即使经过较长时间,如1~2年,疾病控制较好乃至实验室检验值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是可以在药师或医生地指导下逐渐减量的,但必须循序渐进,经历较长的周期,而临床上并不主张完全停药。
实际上一下子停药,人体将完全处于“无保护”状态,在这点上以较小的药物剂量加以维持是比较可行的方法,以免血压、血糖、血脂出现“一过性”反弹,之所谓“报复性反弹”,从而危及患者。
对于对症施治的药物,如退烧药、止吐药、止泻药等等,一般而言症状消失,就应该停药。值得提醒的是,这类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引起疾病的病因。而一些治疗窗狭窄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还存在着引起肝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所以若症状消失,及时停药非常关键。
还有些疾病,病情较为复杂且容易复发,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对于此类疾病,往往在显效后不可以立即停药,需要继续用药,以巩固疗效,以求彻底治愈疾病而不复发。胃溃疡治疗显效后竟然有高达80%的复发率,其中未坚持继续服用药物以巩固疗效就是导致复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抗菌药物则应当至少用至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退后的72~96小时,“贯序治疗”以求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宜将余勇追穷寇”,特殊情况还应当相应延长用药时间。
口服长效避孕药、心血管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等,在达到治疗目的时,不宜立即停药,应当在医生和药师地指导下缓慢的减量,直至完全停药。事实上,突然的停用药物,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反跳而产生危险。药物的停用应当采取逐渐递减的方法,不同的药物所需的时间、剂量的调整并不相同,如抗心绞痛药物一般停药至少需要3天,有时甚至需要维持2周左右的时间。抗癫痫药物则需要在病情控制后,耗时1年到1年半左右才能停掉。
补药是指用来滋补身体的药物,如维生素类、氨基酸、微量元素、补血药物、补益中药等。对于虚证的患者可以服用补药来进行补益,一般虚症可以分为气虚、阴虚、血虚、阳虚,主要为老年人、产后妇女、术后及大病初愈者。但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而言,则不建议随便地服用补药。对于服用补药后如出现失眠、头痛、上火等症状或服用补药后虚证明显改善者,应当停用补药,以免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反而影响人体健康。
疾病不同,患者所用的药物及治疗的时辰存在差异。诚如前述,一般而言慢性疾病虽然得以控制但仍需长期坚持服药;对症施治的药物在症状消失后,则需立即停药;易复发的疾病在服用药物治疗后,不可以立即停药,需要逐渐减少剂量,以免病情发生反复,遗留后患;对于服用补药的人群,若出现不良反应或虚症得以改善,则应停止服用药物。牢记:疾病不同,停药有别!
石浩强
现任上海交通大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副主任药师;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理事;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聘“食品药品安全科普专家”;医院药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健康医学院系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第2届黄浦区青年联合会委员、常委;黄浦区医学会药事质控专家组成员;黄浦区人民陪审员;第2届黄浦区科协代表,第2届黄浦区红十字会理事;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会员;黄浦区科普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
笔者的新浪微博“石浩强教你合理用药”(目前粉丝数29万4千)提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