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疾病关爱老师健康
人文关怀凝聚职工人心
年11月13日,凤翔师范附属中学工会组织自愿接种出血热疫苗的教职工,到凤翔县疾控中心,进行了出血热疫苗接种。
凤翔师范附属中学党支部、校委会在学校管理中一直贯彻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管理理念,既依靠制度约束,又体现人文关怀凝聚人心,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针对近期出血热疫情趋势,学校班子会决定在教职工中开展出“血热疫苗自愿接种”活动,活动由校工会具体组织实施。
11月3日起,校工会进行了预防出血热知识宣传,并对自愿接种出血热疫苗的教职工进行了信息登记。截止11月6日,共登记自愿接种出血热疫苗的教职工22人。校医院、凤翔县疾控中心联系预约,于11月13日8:00组织22名教职工到凤翔县疾控中心进行了“出血热疫苗接种”活动。在凤翔县疾控中心医护人员的热情服务下,当天早晨9:00时,第一期“出血热疫苗接种”完成,后面我们将按照县疾控中心出血热疫苗接种要求,按时开展后续的接种活动。
这虽然只是一次普通的预防疾病接种疫苗活动,却体现了我校一直坚持的“人文关怀,凝聚人心”的管理理念,使教职工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参加疫苗接种老师纷纷表示,要以更高昂的热情、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为凤翔师范附属中学创建现代名校添砖加瓦。
(文、图/姚宗科编辑/郑少春审核/翟君刚)?
知识链接:
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国为高发区,鼠类(家鼠和野鼠等)为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休克和肾损害为主,典型病例表现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大部分患者1~3月完全恢复,未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症患者可导致死亡。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等啮齿类动物,其他如猫、猪、犬和兔等动物以及病患早期亦可携带病毒,但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已发现有多种脊椎动物能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有53种动物携带该病毒。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病学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高峰季节,与鼠的活动、密度,与人的接触机会有关,家鼠传播者以3月到5月为高峰,野鼠型多于10月至次年2月发病。
该病发病有一定周期性波动,以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疫区一般相隔数年会有一次较大的流行,家鼠型疫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本病全球各国均可发生疫区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疫情最重,除青海和新疆外都有病例报告。患者主要是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
疾病类型
根据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和出血、休克、肾功损害严重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5型。
轻型
体温<39℃,中毒症状较轻,除皮肤和黏膜有针尖样的点状出血外,肾损害轻,无休克和少尿。
中型
最多见。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球结膜水肿,出血及少尿明显。尿蛋白(+++),病程中可出现收缩压<90mmHg或脉压<30mmHg。
重型
体温≥40℃,中毒症状严重,渗出现象明显,甚至可出现中毒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休克及肾损害严重,少尿持续不超过5天,或出现无尿但不超过2天。出血明显,可见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
危重型
在重型基础上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如严重感染,难治性休克,少尿超过5天或无尿超过2天,以及BUN>42.84mmol/L(mg/dl),肝、肾等重要脏器出血,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脑出血或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非典型
发热<38℃,皮肤及黏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
传播途径
汉坦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血液后感染)、母婴、虫媒以及气溶胶传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