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年我省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全省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感染者中男性占7成以上,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年辽宁省通过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报告24种法定传染病(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丙类7种),报告新发病例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新发病例例、丙类例),死亡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死亡例,丙类2例)。报告发病率.61/10万,死亡率0.50/10万,病死率0.14%。与年相比,发病率增加了4.37%,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下降了23.08%和30.00%。
肺结核向低龄化发展
在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占了7成以上。疾控专家介绍,因为男性从事的体力劳动比较多,体力下降比较快,容易疲劳,因此比女性更加容易感染肺结核。老人免疫力相对较低,青壮年的社会交往活动较多,因此也是多发人群。
此外,肺结核还有低龄化发展的趋势。疾控专家称,生活起居不规律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结核病的重要原因。“现在很多年轻人有熬夜的毛病,吃饭不及时,营养跟不上,造成这部分年轻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要低于正常水平。一旦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有结核菌,感染的几率就会比其他人高上很多。”
医院的医生介绍,他们在接诊患者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结核病患者以为自己感冒了,当感冒治疗而耽误了治疗时机。“虽然肺结核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但是如果连续咳嗽咳痰2周,并且伴有低烧、浑身乏力,最好去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检查以确认。”
新发艾滋病例
年我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例,艾滋病病人例,同比增加33.03%。截至年底,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例,艾滋病病人例,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例,死亡例。
我省自年发现首例输入性感染者以来,感染者及病人报告数量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年间感染者人数年均上升45.94%,病人数年均上升23.86%,合计年均上升38.13%。
年全省病例报告中居前5位的是沈阳、大连、鞍山、营口和锦州市,其中沈阳、大连占57%。
在传播途径上,我省艾滋病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其中异性传播占25.32%,同性传播占72.03%。-年性传播比例逐渐增加,其中男性同性传播比例较高,占传播途径构成的72.03%。
手足口病
年报告病例例,发病率76.73/10万,较年有所下降、较年略有上升,近3年来发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年均降低12.37%。
我省手足口病以儿童发病为主,其中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达.24/10万。手足口病流行期为6-8月份,发病高峰与和年相似,均为7月份,9-12月份发病数同比有所上升。
病毒性肝炎
年报告病例例,发病率为75.06/10万,其中甲肝例,占5.18%;乙肝例,占62.69%;丙肝例,占24.53%;戊肝例,占3.23%;未分型肝炎例,占4.38%。
我省病毒性肝炎近3年来发病率年均下降5.73%;其中甲肝、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分别上升49.93%和8.87%;乙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年均下降11.40%、12.10%和10.06%。
肺结核
年登记患者例,男性占72.72%,女性占27.28%。
-年我省登记肺结核患者分别为例、例、例,年均下降4.21%。新涂肺结核患者均以25-65年龄段人群为主,其中45-年龄段人数最多。白皮书显示,我省肺结核患者中以农民居多,前5位职业包括家政/家务及待业、离退休人员、工人和学生等。
麻疹
年报告病例例,发病率为20.02/10万,年均上升.16%。
其中0-1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达.89/10万,25-45岁成人发病率明显增加。其中年1-7月份麻疹确诊病例报告发病数均大幅高于和年,3-4月为发病高峰,8月后大幅下降至历年一般水平。
痢疾
年报告病例例,发病率10.87/10万,发病率年均下降11.93%。0-1岁儿童痢疾发病率最高为.16/10万,45-50岁居民发病率最低为3.42/10万。痢疾发病呈明显季节分布,5-9月份报告病例例,占全年的65.6%。
猩红热
年报告病例例,发病率10.72/10万,发病率年均上升5.87%。我省4-7岁儿童猩红热发病率最高,20岁以上居民发病率较低,该病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冬春季节高发。
布鲁氏菌病
年报告病例例,发病率6.37/10万,发病率年均上升37.44%。男女性别比为2.90:1。其中60-64岁年龄组居民发病率最高。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6月份为发病高峰,近3年来发病数逐年上升。
流行性感冒
我省年第14周至年第13周21医院累计报告门急诊就诊病例例,其中流行性感冒样病例人,占门急诊病例就诊总量的3.99%,低于-年度同期水平。
出血热
年我省报告出血热病例例,发病率3.00/10万发病率年均上升8.00%。男女性别比为2.10:1,其中35-69岁居民发病率较高,7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该病春季和秋冬季分别呈现一个发病高峰,12月病例数较年明显下降,2-5月发病数高于年。
其他性传播疾病
年我省共报告淋病、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例。其中淋病例,梅毒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例,尖锐湿疣例,生殖器疱疹例。梅毒、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呈明显增长趋势,3年间年均分别上升为6.72%、18.06%、44.48%。
年辽宁哪些传染病发病率高
1.手足口病
2.病毒性肝炎
3.肺结核
4.梅毒
5.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6.麻疹
7.痢疾
8.猩红热
9.流行性腮腺炎
10.布鲁氏菌病
-年乙类传染病发病年龄趋势
0岁发病率最高,之后迅速下降,在2岁和11岁组出现2个低谷,6-7岁呈现第2次高峰,30岁左右出现第3次高峰,之后下降呈平台期。15岁以下居民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年明显上升。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年丙类传染病发病年龄趋势
从0岁发病率迅速上升,至5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10岁左右出现小高峰,成年之后发病率接近于0。年2-10岁居民丙类传染病较年有所上升,但低于年。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以及除霍乱、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等。
via辽沈晚报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颠疯早期证状的图片北京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