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博士遮盖液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751283.html
前几天,我突发奇想查了一下国人死亡率最高的几种疾病,排名前五的除了车祸意外,居然全是慢性病,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关于糖尿病那些事儿。
听到“糖尿病”
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富贵病”
这是富人才会得的一种病?
其实是胖人容易得的一种病!
糖尿病,顾名思义就是尿里有“糖”
(请勿轻易尝试)
不过不是我们平时吃的那种糖
而是“葡萄糖”
大家可能觉得慢性病是老年病
“三高”什么的
告诉你
你想太多了
近30年来,糖尿病队伍逐渐壮大
从罕见病一跃成为高发病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
从年的0.67%飙升至年的10.4%。
在年满18岁以上的中国居民中
有1.37亿人身患糖尿病
那糖尿病是怎样形成的呢?
让我们来还原一下
当我们胡吃海喝一顿过后
食物经过肠胃的层层筛选
留下了对有益吸收的葡萄糖
进入血液里就变成了血糖
而胰岛素承担的就是调节血糖的作用
它是血糖的专职司机
将血糖运输到体内各个细胞处工作
胰腺总部:各部门注意,到了一批血糖,请立即接收
胰岛素A:收到
胰岛素B:马上来~
胰岛素C:保证完成任务!
……
胰腺总部:到了一批血糖,赶紧去接一下哦~
胰腺总部:加班补贴
胰岛素A:老板,我们加班5小时了,怎么还有客人?
胰岛素B:就是啊!还把人当人吗?
胰腺总部:同志们再忍忍!保证最后一批了!
胰岛素C:这句话我听一百遍了,老子不干了!
胰岛素集体罢工
不能有效运送血糖
叫做“胰岛素抵抗”
胰腺总部:装不下的客人送肝脏老哥那旅馆去吧!
肝脏:不行,我这边住满了
注:储存在肝脏的血糖,叫“肝糖原”
肝脏:干脆送脂肪那儿去吧
脂肪:主人已经够肥了,我这儿也塞不下了
血糖:喂,在吗?我们可咋办呢???
胰腺总部:放心哈,我找的外援马上就到
外包胰岛素:久等了,请上车
……
所以糖尿病的病理原因就是
胰岛素分泌不足(先天就缺少)
或是胰岛素效率低下(“胰岛素抵抗”)
常见的糖尿病主要有三种:
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医学界将糖尿病的形成归因于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具体的致病因素还未能得出明确答案
在知乎搜索“糖尿病”
讨论度最高的问题居然是
“得了糖尿病,有活过10年的吗?”
看到这个问题时,所长的表情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童鞋们!
你们对糖尿病到底是有多大的误解?
答案是:
你能活多少年
糖尿病患者就能活多少年
当然前提是要控制血糖、健康饮食
比糖尿病本身更可怕的
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非常多
包括急性、慢性并发症
比较典型的有
第一,冠心病
第二,周围神经性病变
第三,糖尿病足
啥是糖尿病足呢?
打个比方说
正常人走在路上,踩到钉子是会疼的
而糖尿病足踩到钉子
根本不痛!!!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你已经金刚不坏了!
你脚上的末梢神经坏死了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细菌通过伤口进入血液
在你体内大块朵颐,享受你多余的血糖
抢走各个器官里细胞的粮食
导致细菌感染
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
而且,糖尿病是会遗传的
数据表明,2型糖尿病的遗传几率是60%
任何宣称“可以治愈糖尿病”的产品
都是骗你钱的
由于病因不明
糖尿病目前还无法治愈
需要终身服药
但这不意味着
糖尿病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除“富贵病”这个诨名之外
糖尿病还有一个别称
叫“君子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糖尿病的防治要诀
对生活方式的要求非常高
少吃多餐
细嚼慢咽
健身锻炼
年纪大的老人家就多散散步
跳跳广场舞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别老天天坐在电脑前
每天花点时间健身锻炼
很多人问所长
糖尿病饮食需要注意些什么
请记住这几行大字
吃干不吃湿
吃硬不吃软
吃慢不吃快
吃干不吃湿
是针对米饭而言的
相对干饭来说
大米粥肯定比较好消化
这就意味着
它能更快被分解成血糖
在血管里造成血糖堆积
加重胰岛素的负担
本就效率低下的胰岛素
看到突然增多的活儿
就更不想做事了
吃硬不吃软
越硬的食物在进食的过程中
就需要长时间的咀嚼、消化和吸收
这给了胰岛素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血液里的升糖速度也会相对较慢
而吃慢不吃快呢
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细嚼慢咽
稳定身体里的血糖
让他们冷静点
多吃五谷杂粮
少吃马铃薯、米饭等淀粉类食物
水果不是不能吃,可以少量吃
比如猕猴桃、苹果、橙子等
多吃高纤维食物
比如燕麦、荞麦面、芹菜等
再回到最初的起点
为什么胖人容易得“糖尿病”?
那是因为
胖人食量一般比瘦子大
进食后体内的血糖
他们需要比瘦子更多的胰岛素
胰岛素超负荷工作
长期以往
就容易出现“罢工”
也就是“胰岛素抵抗”
中国50.1%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前期
也就是“糖尿病预备役”
别以为只有胖子才是高危人群
抽烟酗酒
长期熬夜
不吃早饭
暴饮暴食
有这些习惯的人,也多半是“预备役”
糖尿病前期没有任何症状
只能通过体检报告上的胰岛素值反应出来
糖尿病前期
往往会出现“胰岛素分泌过多”的现象
这个时候,拿到体检报告的你
就得注意控制饮食了
END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v.38(04):34-86.[2]嵇加佳,刘林,楼青青,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49(5):-.[3]郭远林,李建军.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年修订版)亮点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9(6):12-14.封面图片:Dribb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