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十大变化
医院重症医学科郭志强编译
CriticalCare()21:93
原著:Jean-LouisVincentandJacquesCreteur
一、医院规模将会紧缩而专科特色会更显著
医院床位总体比现在要少,有多方面原因,包括:疾病预防愈加重视愈加高效;患者检查(影像和检验)、诊断实验和治疗更便捷,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无创手段更普及从而缩短康复时间;还有院外患者以及家庭管理得到显著提升。基层医疗中心人员和设备配置更完备,使得更多的疾病无需住院就能诊疗。将来住院的都是急危重症。“总”医院逐渐关停退出,因为诊断学的进步将使患者能迅速转送到最适合患医院。医疗配备更适合救护所需,训练有素的随车人员和或医师能够在转运的同时诊断和确保患者安全。
二、更好的就医体验
医院看来更像四、五医院,住院处/服务台非常宽敞,设有商店和饭店,还有景观花园供患者和家人小憩或散步(当然是天好的时候)。不再限制探视时间,只要患者和家属愿意,家属(包括小孩儿)随时可以探视,在治疗时也可待在现场。欢迎患儿的父母陪伴孩子,而且儿科病房配有相应设施,好比洗浴间和做饭的厨房。病房宽敞明亮,配有交互式大屏幕,患者在上面能看到自己的诊疗结果和过程,可以向医生或治疗师进行视频咨询,能够上网查找自己疾病相关的医学信息(见后),可以订购房间服务,只要想还能和其他病友连线。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权,而且治疗选择和临终关怀在内的所有医疗决定都更加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传统标准化医疗概念(一视同仁)将代之以彰显个体化的患者管理。
三、员工精简
医院的许多常规流程(例如,住院出院登记)将会通过触摸屏完成(比如韩国首尔三星医疗中心已经在用的那样)。每次开的检查电子病例都会自动更新,患者在内的有关人员都会立即看到结果。先进的软件将会把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监测参数的结果和变化以及实验室结果持续整合,能够建议甚至启动一项治疗,并在之后监测其效果,所以管理的许多方面就像是“自动驾驶”一样。医院病房里常规只有为数不多的医生;当然骨科医生还是会到病房处置紧急情况、参加抢救或者加入各种蓝色代码小组。
虽然员工少了,却并未削弱患者的医疗。助理护士将会负责患者的常规管理。节省了大量“耗费”在当今用于管理、日常工作、往返于各个病房和科室间的时间,医护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邀请讨论将由计算机程序负责,这将更适合每个患者的情况。与患者个人相关的全部内容/参数(包括趋势分析)分析后以图形方式呈现,以便患者和家属能更好的理解与己有关的问题。这些数据将被链接到正确的网络程序,只要有了新的诊断,计算机就会引导他们访问经过科学验证与其病例相关的信息,不像过去病人和家属要随时搜索网络,其链接多是不精确不相关的网站;例如,一名乳癌患者不需要阅读所有类型乳癌的内容,只需要了解自己乳癌类型和分期的信息,从而精准地为个人提供信息。
四、远程医疗得以普及
今天已经具备了远程医疗技术,其应用受到限制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利用好它。图像质量和传输速度还有待改善,即便如此,医院由于当地专家短缺已开展远程医疗。这种方法对皮肤病很有用,因为图像或视频能迅速传送给专家,帮助诊断并指导治疗。当今易于用来远程医疗的其他领域还有解释影像检查的放射学和分析复杂心脏节律的心脏学,而远程食疗将来具有无限可能。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已广泛用于提高外科技能和效果。远程遥控手术也会更多用于外科治疗,术者在办公室通过远程机器手臂操作,无需医院。
五、机器人随处可见
为什么病房送餐、分发被服、领药等需要耗费人工?医院(MissionBayMedicalCenter,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其连续17年被评进全美顶级医疗机构Top10榜单,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的-医院调查中排名高居全美第五,加州排名榜首,是加州最好的医疗机构。)已经在用机器人完成这些工作。医院的编程电梯,食物和其他供给就能在院内不同区域传递,甚至能送到患者病房中。机器人“服务生”还用于在院内转运患者进行各种检查或治疗,机器人很大程度上还能代替物理治疗师帮患者锻炼。未来机器人要比我们现在想象的更栩栩如生,而且会聊天、能陪伴或者娱乐。
六、无创监测更先进
患者入院后会带上若干无创多模探头或传感器,持续评估的不仅有心率和氧饱和度(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还有动脉压、体温、呼吸频率、皮肤灌注、血糖等等。液体平衡也是常规连续记录的。这些数据上传至中央控制台(医院或其他地方)并被其持续监测,如果需要会派遣一个小组去检查患者。
七、将来还有ICU吗?
这个问题很难说,没有准确答案。一种情况是还有重症医学科(当然,尽管由医院的固有特性使得ICUs更偏向亚专科,但已无需区分内科、外科、创伤ICUs)。该科室如若还在,也和现在的样子大相径庭。有些专家认为不需要单独的ICU,一旦患者需要加强治疗,医院的普通床单元能轻易转变,无需转运患者就能用上能呼吸机和更先进的监护设备。对这两种看法的支持与反对列于表1。这些选择取决于,医院和患者所面对的特定问题。因为将来的住院患者很可能病情更重,无论ICU医院何处,其数量都将会增加。
八、患者早期就能活动
医院病床基本就只是用于夜间睡眠;无论何时只要可能,就会让患者尽早行走,常常由机器人协助完成。当然有些患者将不得不呆在床上,但即便是这类患者,无论何时只要可能都会帮助他进行被动锻炼并鼓励他主动锻炼(比如采用编程的脚踏车)。就像已经说过的,医院就医体验更好,医院有条件促使患者到处活动而不用总待在病房里。有了住院“智能”腕带,医院的人在任何时间都将能确切地知道患者的位置(如,在特定区域检查、在自助餐厅、在购物商城、在室外花园),发生任何状况将来都能通过监测探头持续反馈来提醒。
九、医院和家庭医疗将实现无缝衔接
由于远程医疗普及,出院患者将由住院时的那个小组负责远程管理。通过大屏幕和摄像头,以及持续无创监测的配备,一名护士和/或一名医生就能视频通话完成常规随访检查,也能讨论紧急情况或为患者排忧解难。图像质量和连线医院差别不大。这种随访系统的进展将降低出院患者失访数量而且会降低再住院率。显而易见,如果要更换辅料或需要专业处置的其他操作,可以派一个巡诊医疗组到患者家,或者患者也可以到初级医疗保健中心就诊。
十、伦理决定允许患者参与公开讨论、临终关怀进一步发展
院内院外临终选择的讨论更多是公开的,患者自己的意愿早早就被记录下来,这最好由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来完成(要好于书写预立医疗指示)。有了精确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证据可供查询,临终讨论和决定将更容易,证据来自于先进的统计程序持续对大数据和深度挖掘数据的分析和更新。对于疾病到了不可逆终会导致死亡的情况以及患者不能从进一步治疗获益的情况,可以启动临终关怀程序,早先的公开讨论和已知的、书面的选择意愿将会很有用。将来能被更好接受的还有医助自杀(医生是顾问和证人,并且使方法有效,但是最终必须是病人做出是否付诸实施的决定)、单纯以缩短临终过程为目的的镇静剂加量行为、确保逝世尊严的措施,就像已经在比利时实行的,但比之更广泛。
最后他们认为:就上述医院的10大特点而言,还有许多方面未涉及,也或许有别于他人看法(很难精确预测未来而且有许多主观因素在内)。这些变化多长时间能实现也不太可能预测,不可避免会有新旧交替时期。可以确定的是整个领域的快速发展超乎想象。核心挑战不仅在于技术发展(许多技术已经有了,如远程医疗和机器人)还在于新东西要用好。同样重要的是,明确谁负责对科技进行监督以及谁真正负责救护车、病房、家里患者的监测。财政支持虽然很关键,尤其是最开始,但随着技术广泛应用(好比说新的生物检测方法)以及品牌竞争变得激烈费用很可能会降低。医院必定具有更多先进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患者医疗层面需更加个体化人性化。
不可忽视的是新技术不断涌现医疗模式将会改变。只要新技术大大有利于我们及患者,就要学会适应进而投入其中。
原文链接:正规的白癜风医院身上有得了白癜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