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年结直肠肿瘤已跃至肿瘤发病率第3位,死亡列第4位,上升趋势尤为突出。对于结直肠疾病,曾有人发出过“小肛门直肠大世界”的感叹,可见结直肠疾病的专科复杂性。
据悉,结直肠外科在欧美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专业。基于结直肠肿瘤、炎性肠病、便秘等结直肠外科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态势,以及百姓对就诊专科化、住院舒适化需求的增强,医院成立了山东省首家结直肠专业外科,并紧跟国际前沿,启动了精准医疗项目,促进了我市医疗资源的平民化和平民医疗的国际化。为了更加细致的了解结直肠疾病和精准医疗项目,笔者于日前走进医院探访了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结直肠外科主任、学科及项目带头人张佃良教授。
■小病莫小觑
结直肠疾病高发,易“中招”
据了解,结直肠疾病主要包括结直肠肿瘤、顽固性便秘、炎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等。其中,结直肠肿瘤是消化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1-65岁发病率高,在我国,近20年来,大城市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张佃良教授表示,直肠肿瘤病因虽未明确,但与其相关的高危因素逐渐被认识,即“三高、一低、一少”,即过多的动物脂肪、动物蛋白及高热量饮食;缺乏新鲜蔬菜及膳食纤维食品;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另外,家族性肠息肉病、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已被公认为肿瘤前期疾病。“小病莫小觑,如果发现大便习惯改变,偶有便血,并伴有腹痛、消瘦、乏力等症状,医院就诊。从未做过肠镜检查的人,应做一次肠镜检查,并定期检查,这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张教授建议说。
临床经验表明,早期结直肠肿瘤治愈率可达90%左右,并且辅助化疗对其有较高的敏感性,副作用较为温和,可接受程度高。但即便如此,目前常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仍低于70%,约20%-35%的患者,对常用的药物治疗不敏感、甚至无效。由于患者没有时间承受反复实验和不断摸索,如果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能够实施个体化治疗,将可以大大提高疗效,避免过度治疗、减少副作用、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而精准医疗是唯一可以达到以上效果的途径。
■精准医疗让治疗效果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
据悉,医院结直肠外科已经建立起规范的治疗体系,探索出多学科综合治疗、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等。张佃良教授领导的团队,时刻追踪国内外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和欧美等先进医疗机构接轨,启动了精准医疗模式。做到了针对疑难杂症,针对患者所患的疾病和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实现第一时间与国内外顶级专家商讨和请教,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医疗资源平民化平民医疗国际化
“量体裁衣”,结直肠肿瘤患者可享
个性化精准医疗
该科开展的精准医疗,是指以患者个人的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结直肠肿瘤患者“私人定制”出最佳治疗方案,精确寻找到病因和治疗靶点,实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据了解,美国精准医疗计划已于今年初启动,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将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启动,并在年前投入亿元用于建设与推广,而国内个医院或科室已先发启动该项目,医院结直肠外科便是其中之一。
医院结直肠外科能够获得该项目在全国的先发启动,与结直肠外科主任、学科及项目带头人张佃良教授的造诣和努力息息相关。张教授系外科学和护理学双重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微创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肿瘤学组委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师从我国唯一的胃肠外科院士黎介寿教授,受邀到世界排名第一的MayoClinic结直肠疾病诊疗中心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习,期间,得到世界著名的美国结直肠协会主席Dr.Fry教授的言传身教,在超低位直肠肿瘤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方面,有深厚造诣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达到直肠肿瘤根治术的前提下,可保留肛门内外括约肌及其神经支配、肛提肌及盆底植物神经,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五年生存率达87.5%。
■“肠寿”才长寿
8月13日,专家将与市民面对面,领略精准医疗精髓
中晚期结直肠肿瘤的死亡率较高,但通过筛选易感人群、高危因素、得到早期诊断,再经过规范的治疗,绝大部分早期患者会得到治愈。为让岛城市民深入了解结直肠疾病,透彻领略精准医疗精髓,本月13日(周四)下午,医院结直肠外科将在胶州路本部院区门诊7楼的学术厅,举行结直肠肿瘤的预防及治疗大型公益讲座活动。届时,张佃良教授将带领专家团队,详细为市民释义结直肠癌、顽固性便秘、炎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等胃肠道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讲座结束之后,还将零距离为市民解难答疑。
讲座时间:8月13(周四)14:30
讲座地点:医院本部门诊7楼学术厅(市北区胶州路1号)
讲座内容:结直肠肿瘤的预防及治疗
讲座预约时间:8月10日、11日、12日每天14:00-16:00
讲座预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