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科技发达的如今,上网获取健康相关资料不再是难事。对于许多人,察觉到身体不适后,第一反应便是上网搜索与症状相关的疾病。患者愿意主动获取信息令人可喜,然而这些信息会对患者产生什么影响呢?对一些患者来说,知情能够缓解紧张,然而对于另一些患者,增大的信息量反而加重了焦虑,甚至有可能影响医患关系。
悉尼Nepean医院精神科的Vladan.S医生在年5月的PsychotherPsychosom杂志上对于「上网自诊狂」这个新时代的现象发表了他的观点。探讨了上网自诊狂的定义、可能的产生原因以及治疗建议。
什么是「上网自诊狂」?
「上网自诊狂」译自英语Cyberchondria,是由前缀Cyber-(网络相关的)与hypochondria(疑病症)结合而成。并不是说上网搜索健康相关信息就能被称作上网自诊狂,它包括异常的行为模式及特殊的情感状态两方面。
多种对上网自诊狂的定义都含有以下两点:
1、过度而重复地上网搜索健康相关信息(严重者甚至占用其他正常活动时间)。
2、焦虑水平随着搜索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上网自诊狂」仅仅用于称呼这种特殊行为,而并不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诊断,它也不是疑病症的现代化变体,不论患者上网搜索前是否患有疑病症,在搜索后都有可能变得极其焦虑。
上网自诊狂严重度量表
年E.Mcelroy等人在JournalofAnxietyDisorders杂志上发表了上网自诊狂严重度量表(Cyberchondriaseverityscale,CSS),使用33个问题评估患者的「强迫性」(过度地搜索健康相关信息)、「不安感」(上网搜索带来的负面情感状态)、「过度化」、「寻求保证」(向医学专业人士寻求确认)与「不信任感」(选择相信医生还是网络之间的冲突)。
强迫性不安感过度化寻求保证不信任感题号8、3、25、17、24、12、14、65、29、31、22、10、20、7、、18、2、19、30、11、1、、27、4、36、32、19、28、33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表格用语定义:
症状:不能解释的身体症状(如咳嗽,头痛,肿块,疼痛等)。
自觉身体状况:认为自身可能患有的疾病,但并未得到医生的正式诊断。
上网搜索:使用搜索引擎(百度、谷歌、必应)搜索关键词并阅读出现的网页条目。
评分量表如下:
1、如果我发现有不能解释的身体不适,我会上网搜索。2、我把同样的症状在搜索引擎中搜索超过一次。3、搜索症状或自觉身体状况的时间占用了我使用北京市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