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type-Bultrasonic),俗称“B超”,是患者在就诊时经常接触到的医疗检查项目。在临床上,它被广泛应用于心内科、消化内科、泌尿科和妇产科疾病的诊断
来源:掌上医讯
1.脂肪肝,检出率:11.80%
脂肪肝位居榜首,其发生是不良生活习惯的积累,最重要的原因是肥胖(90%以上重度肥胖者都有脂肪肝)、嗜酒(80%左右长期嗜酒者有脂肪肝),而肝炎、糖尿病等疾病也是常见原因。
如果其他检查没有发现具体病因,那么早期脂肪肝无须特殊治疗,重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如控制总的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减少脂肪摄入及戒酒等。
2.胆囊结石,检出率5.33%
怀孕、肥胖、西化饮食都可能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生。女性的发病率高,与运动偏少、肥胖、妊娠、餐后零食、不吃早餐等有关。胆囊结石刚开始形成,或在胆囊内不发生嵌顿,常常无不适,或仅仅有时出现轻微腹胀、腹痛。以后是否出现症状,则视结石的大小、部位、是否梗阻而异。但即使没有症状,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也会增加癌变的可能。
胆结石一般常伴有胆囊炎,但不同位置的石头及炎症情况,决定治疗方式不同,故最好就诊治疗。少量的小结石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无须手术。
3.胆囊息肉,检出率:3.68%
胆囊息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肿瘤性息肉,如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腺肌性增生等,是良性的;另一类包括腺瘤和腺癌属于肿瘤。
B超发现的大部分胆囊息肉为良性。但B超有时难以确定良恶性,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其他因素,决定是否选择CT或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良性的胆囊息肉可暂不处理,半年到一年进行B超检查便可,视病情发展再作处理。而疑为恶性或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均应手术切除胆囊。一般认为,息肉大于1厘米,特别是单发、宽蒂,短期内增大迅速,伴有胆囊结石或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或怀疑恶变(或已经恶变)者,应手术切除胆囊。
4.肾结石,检出率:3.54%
临床上,一部分肾结石可能长期存在而无明显症状,特别是较大的鹿角形结石,虽然结石较大,但因不易活动,反而不引起疼痛。B超检查能发现出X线阴性的结石(直径大于0.5厘米时即可显示)。20岁以后的成年人,每年都应进行一次双肾B超检查。
个体代谢情况、饮食习惯(过量摄入含有成石物质或饮水不足)、气候等,都和肾结石的生成有关。如果病人能有针对性地调控饮食,则能有效预防结石的发生和复发。
5.肾囊肿,检出率:1.90%
肾囊肿虽然排到第五位,但“囊肿”这个词给体检者带来的“惊吓”往往更大。
肾囊肿,就是肾脏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肿块,有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等。一般多囊肾和部分单纯性肾囊肿多是遗传性疾病或先天发育异常形成的,有过肾脏损伤也可引起肾囊肿。
对于小的肾囊肿,无症状时不需要做任何治疗,但要定期复查,观察囊肿是否继续增大。症状明显、囊肿不断增大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想和超过15万的同行分享您的行医故事、临床经验和经典病例吗?还等什么,速来投稿吧!投稿邮箱yh
yxj.org.cn或qq. 想和同行交流学习?影像频道实名白癜风能够治愈吗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