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呼吸疾病医院王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年,因NCD死亡的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75%;在发展中国家,因NCD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69%。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提出四大类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凸显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慢性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排各病种死亡人数前列
在年全球十大死因中有三种是呼吸系统疾病,分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肺癌。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防治相比,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工作还存在明显不足,已成为我国疾病慢病防治的短板,必须要得到国家的足够重视。
慢性疾病死亡人数占我国总死亡人数87%,其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占到总死亡人数的11%,糖尿病占2%,包含肺癌在内的肿瘤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3%,心脑血管疾病占45%,其他慢性疾病占6%。而此数据中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所占比例,还不包括存在于肿瘤死亡人数中的肺癌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肺心病。在年发布的我国慢性病种总死亡人数中,慢性呼吸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3人·年/10万,如果将肿瘤分类归于人体各个系统中,则慢性呼吸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达到.1人·年/10万,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的.7人·年/10万。
在发病率方面,两周发病率排名首位的依然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
我国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将肺癌、肺心病、呼吸道结核等与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作了汇总,将中国城市和农村慢性呼吸疾病的死亡率进行对比(表1、2)。由此可见,城市和农村居民中呼吸系统死亡率均位列首位,呼吸系统疾病是中国城乡面临的首要严重问题。
在疾病负担方面,呼吸系统的疾病负担再次“荣登榜首”。
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发病率随年龄逐渐增加。-年全国6万人入组的成人肺功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0%,由此可推断中国慢阻肺患者多达1亿;从死亡率看,慢阻肺在农村中人数为86.64/10万,城市中50.75/10万;总死亡人数在年的调查中排名单病种第三位;疾病负担也位列单病种第三位。但在现实中,很多慢阻肺患者都被归源于肺心病,因此统计学数据还不够准确。
肺癌被称为中国的“癌症之王”,占据中国癌症死亡人数1/3。年发病率36.1/10万,年新增发病人数65.2万;死亡率为32.5/10万,年死亡人数接近60万;年因患肺癌死亡人口数51.3万,位列单病种死亡率排名第四位;年疾病负担为.8万人·年,单病种排名第五。
肺癌一旦处于后期,现代医学的“灵丹妙药”也无法治愈。靶向治疗对肺癌预后并无根本改观,肺癌根本出路在于早期诊治。肺部阴影若能由呼吸学科医生早期诊断并及时切除,才是肺癌的治愈之策。
哮喘在我国患病率为1.24%,患病人数约万;死亡率约1.5/10万。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有几大原因:吸烟;以PM2.5为代表的室外空气污染和使用固体燃料及不合格装修材料所致室内空气污染;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新发呼吸系统传染源与病原增加。目前,我国的吸烟和雾霾问题突出。
烟草控制需提至国家层面
吸烟与二手烟暴露是慢性呼吸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烟草流行状况极其严峻,15岁以上男性吸烟人数多达2.9亿,女性为万。年,我国因吸烟导致万人死亡,其中城市男性高于农村男性,城市女性低于农村女性。有调查显示,我国25~65岁主动吸烟人群所占比例高,且城市人群高于农村人群。年,我国有7.38亿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研究显示,烟草是慢阻肺和肺癌高发的直接诱因。
烟草控制是疾病防治重中之重,应从国家层面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减轻二手烟暴露对不吸烟人群的危害;教育公众,使其深刻认识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继而促进我国庞大吸烟人群的积极控烟、戒烟行动;将临床戒烟干预纳入医疗规范及医保系统,为大量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提供科学易得的戒烟治疗。
空气污染亟需治理
空气污染分室外和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是全世界都面临的极为严重的问题,且在低收入国家更为突出。我国每年有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过早死亡,其中40%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室外空气污染方面,PM2.5成为影响中国公众健康的第四大危险因素,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约为35~50万人。现阶段的根本解决方法是寻找PM2.5的污染根源以进行根治。
转载请注明医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