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牙疼是最疼的?NO!难产、癌症晚期最疼!
近日,中国麻醉药品协会、蔚蓝丝带关爱癌痛患者协作组携手共同举办了“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座谈会”。蔚蓝丝带关爱癌痛患者特邀专家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监事会监事,医院专家组成员刘端祺教授分享了一组数据:难产的疼痛指数到,排所有疼痛的第一位,第二个就是癌症晚期,疼痛指数达到95。大家都得过病,牙病疼起来要命,在疼痛里才排第五。
“如果从癌症来讲,食管癌、肉瘤、胰腺癌,这些都是非常疼的,就算是比较轻的肠癌,它的疼痛指数也有70分。得癌症很少不疼的,从这些角度来讲,我们要把癌痛,要把普通的疼痛或者剧烈的疼痛,当成一个紧急的疾病来治疗。”刘端祺教授说,“癌症病人特别到晚期的时候,其实基本上都知道自己离生命结束不会太远了。他们并不要求医生把病治好,只要求无痛苦,有尊严地离别人世。无痛苦有尊严是病人共同的追求,而阿片类药物的止疼效果是目前最切实的。”
70%的疼痛患者未接受规范治疗年中国癌症统计年报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患者的数量不断攀升,癌症新发人数增加到万,占世界的1/4。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随性疾病,60%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会出现疼痛,然而70%的疼痛患者未接受规范化的镇痛治疗。蔚蓝丝带关爱癌痛患者协作组副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中国医院副院长秦叔逵教授指出,“中国还有很多癌痛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镇痛治疗,患者的镇痛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作为目前已发现的镇痛作用最强、止痛疗效最确切的药物,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癌痛的首选。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医疗用吗啡消耗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治疗癌痛水平的标准,并将吗啡人均年消耗量依照大于10mg、1~10mg、小于1mg分别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年以前,我国吗啡人均年消耗量均在1mg以下,处于极低水平;~年,这个数值虽然增长到略高于1mg,但仍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国际麻管局年的年报显示,年吗啡在美国的消耗量是19.6吨,而在中国仅为1.6吨,中国人均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全球排名仅位列第88位。
疼痛是成瘾的“天然拮抗剂”蔚蓝丝带关爱癌痛患者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指出,“由于鸦片战争对中国沉痛影响的特殊历史背景,鸦片成瘾观念在公众心中异常深刻,甚至‘谈麻色变’,不少患者及家属,甚至部分临床医师对麻醉药品心存恐惧”。
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在医生科学、规范、合理的指导下使用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概率极低。“疼痛是成瘾的‘天然拮抗剂’,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灶是对止痛强烈的要求而非享受‘欣快感’。对于疼痛患者,特别是癌痛患者来说,阿片类药物就是将他们从地狱拉回到人间的‘良药’。”樊碧发教授特别强调,“阿片类药物有其双面性,如果不依照医嘱,胡乱使用,极易产生依赖性,也就会成为人们口中的‘毒品’。对于患者来说,是良药还是毒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规范、科学的镇痛。”
阿片类药物用药六大误区误区一:非阿片类比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专家解读:对于需要长期接受镇痛药物治疗的病人,使用阿片类药物更安全、有效,值得注意的是正确滴定用药剂量,及时皮肤病治疗医院哪家好中科医院曝光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