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速览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

本文来源:中华儿科杂志,,57(3):-.

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随着疾病谱的转变,过敏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常见疾病之一,影响了全球约25%的人群,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中国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逐渐接近西方国家,如重庆地区2岁以内儿童食物过敏检出率为3.5%~7.7%;其他过敏性疾病呈上升趋势,如国内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由年的3.07%升高到年的12.94%;年我国14岁以下城市儿童平均累积哮喘患病率已达到3.02%,2年现患率为2.38%,较10年、20年前分别上升了43.4%,.9%。中国大陆地区人口中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亦高达4%~38%。此外,同一患儿可能共患多种过敏性疾病,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我国儿科过敏专科医生相对缺少,患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多分散于皮肤科、呼吸科、消化科、耳鼻咽喉科及儿童保健科等诊治。因此,存在诊治标准不统一、漏诊、误诊、处理不当或诊断过度并存的情况。此外,各科临床医生对过敏性疾病诊治规范可能存在认知不足和使用不当等问题。为此,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再一次组织免疫、呼吸、皮肤、消化、耳鼻咽喉、儿童保健等多个学组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撰写"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以期为儿科全科医生长期综合管理过敏性疾病患儿提供帮助。

术语

1.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与过敏(allergy):

机体受到生理剂量的过敏原刺激后,出现异于常人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反应称为超敏反应,可由免疫和非免疫机制介导,免疫机制介导的超敏反应称为过敏。

2.过敏性疾病(allergicdisease):

系一组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环境中典型无害物质产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等。

3.过敏原和(或)变应原(allergen):

指诱导机体产生过敏的抗原物质,多为蛋白或多肽,部分小分子物质作为半抗原与某些蛋白结合后成为过敏原。

4.特应质(atopy):

指个体或者个体家族成员在接触过敏原时,倾向于产生IgE类抗体的免疫应答并出现过敏性疾病倾向的特质。

5.特应性进程(atopicmarch):

婴儿或者儿童早期出现的某种特应性疾病常预示未来其他特应性疾病的发生称为特应性疾病的自然进程,即特应性进程。

6.严重过敏反应(anaphylaxis):

系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迅速发生的危及生命的严重症候群,累及两个或以上器官和(或)系统,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须给予紧急救治。

7.口服免疫耐受(oraltolerance):

通过口服抗原机体对该抗原不产生或产生低免疫反应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发病机制及常见影响因素

各种常见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免疫学机制见表1。

表1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免疫学机制

疾病分类

IgE介导

非IgE介导

混合介导

食物过敏

++

消化道过敏

++

++

特应性皮炎

过敏性鼻结膜炎

++

-

过敏性哮喘

++

-

-

严重过敏反应

++

-

-

注:++表示该机制为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表示该机制参与疾病发生;-表示尚无明确证据显示该机制参与疾病发生

一、发病机制

1.IgE介导过敏主要指临床最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主要包含(1)致敏期:过敏原进入机体诱导B细胞分泌IgE抗体并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结合IgE的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处于致敏状态。(2)发敏期:①速发相反应往往发生于数分钟到2h内。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与2个及以上IgE抗体结合,使FcεRⅠ交联,导致肥大细胞与嗜碱粒细胞释放预存的组胺、缓激肽酶、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granulocyte,EOS)趋化因子等;上述各种介质引起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EOS增多、浸润,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临床表现。②迟发相反应常发生于接触过敏原后2~48h甚至更长,与新合成前列腺素D2、白三烯、肝素、血小板活化因子及细胞因子相关。迟发相反应早期引起黏膜渗出,长期反复发作造成组织损伤和增生性炎症。

2.非IgE介导过敏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属免疫延迟反应,参与细胞众多,如T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树突细胞等。

3.部分患儿同时存在IgE及非IgE混合介导的过敏机制。

二、常见影响因素

1.遗传:

过敏性疾病为多基因遗传并与环境交互。部分单基因与特应质直接相关,如DOCK8基因缺陷患儿多发生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

2.感染与内毒素暴露:

卫生假说认为多子家族或农场居住的儿童不易患过敏性疾病。生后与病原及内毒素充分接触,诱导免疫系统产生Th1-干扰素-γ优势应答,抑制Th2类细胞因子,防止过敏性疾病发生。

3.肠道菌群:

儿童早期肠道丰富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与大量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对于产生免疫耐受至关重要。不同的菌群模式可诱发不同的免疫反应模式,肠道益生菌群可促进Th1倾向免疫应答,也可促进Treg发育及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益生菌防治过敏性疾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领域,以期达到免疫适宜状态。

诊断原则

一、过敏症状识别

当主要家族成员患有过敏性疾病时,该儿童应作为过敏性疾病高危儿进行管理。然而,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表2),尤其是食物过敏,可同时具有多器官系统过敏的症状,故询问症状发生的时间、诱因、频率、持续时间、前期治疗效果及排除其他疾病后,应高度怀疑过敏的可能。

表2儿童过敏性疾病警示征象

疾病

常见症状

特殊症状

消化道过敏

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痉挛性腹痛、腹泻、便血、呕吐、反流、肛周发红、便秘、拒食等

伴或不伴生长发育障碍

特应性皮炎

确诊特应性皮炎后,若经过规范治疗,皮疹仍无明显好转,且于进食后2h内出现水肿性红斑、风团或口周、眼周、阴茎等部位肿胀等速发型皮肤表现;或于进食6~48h后原好发部位出现红斑、渗出、结痂、苔藓样变等,伴瘙痒等表现时,需警惕食物过敏可能

过敏性鼻结膜炎

经常或每年固定时间出现的阵发喷嚏、鼻痒(揉鼻、挖鼻)、鼻塞(张口呼吸、打鼾)、鼻涕;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

变应性敬礼(用手指或手掌向上方揉擦鼻子)、变应性皱褶(由于变应性敬礼所致鼻梁处水平皱纹)、变应性暗影(因下眼睑肿胀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的下睑暗影)

过敏性哮喘

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胸闷、气促,持续至3岁以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或自然缓解;抗哮喘药物治疗有效,停药后复发

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当疑诊过敏性疾病时,病史询问的重点在于推测可疑过敏原。如婴幼儿常发生食物过敏和特应性皮炎,而食物过敏症状常表现于皮肤和消化道,很少单独出现呼吸道症状,通过询问饮食史或饮食日记以帮助寻找致敏食物;吸入过敏原所致季节性过敏多发生于年长儿,如花粉过敏患儿发病一般是在特殊花粉出现的季节,并因地理环境不同发病时间也有变化;霉菌所引起的过敏可能在潮湿的季节多发或加重;全年发作的患儿往往与螨、蟑螂、动物皮毛、食物有关。

严重过敏反应可在暴露于可疑过敏原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症状快速进展,至少累及呼吸或心血管系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临床医生应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qiaotrade.com/jzzy/4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