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在探险」坚持客观、中立、有温度
进行保险咨询/产品评测/方案规划的第天
作者
仝安棋
借最近爆火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的题材,写一篇有关重疾险的文章。
影片映射了真实生活,人生百态。
每个人都将面对自己人生的终末期,只是我们面对的时间不同,或早或晚。
看清人生无常,在那段灰暗的时光,年轻时给自己准备的一份"重疾保障",亦是我们奖励自己的小红花。
本文分三个部分展开:
//重疾险的功用
//挑选合适重疾险的思路
//重疾险的解析
希望对正在挑选重疾险的你,有所帮助。
重疾险的功用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有介绍重疾险的起源。
重疾险不是保险公司的发明,它的理念最初由南非的一名外科医生马里优斯·巴纳德提出。
源于他的职业经历,巴纳德医生深刻地意识到:"医生可以拯救病人的生理生命,却挽救不了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
重疾险诞生的初衷,就是让那些罹患重病的人,能拿到一笔钱,补充治疗费,弥补生病后的收入损失,用于家庭开支,康复支出等。
它是让我们,能够好好活下去用的。
电影里,韦一航得知父亲工作之余又兼职为自己挣钱的时候,突然爆发:"我还不如去死。"
孩子生病了,父母就是他的后盾。
如果是大人生病呢?
一份重疾险的赔付款,亦是成年人的承重墙。
重疾险也叫"收入损失保险"。
当得了保险条款中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一次性赔付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用途可自行支配。
所以,重疾险除了补充医疗费用的支出外。
更重要的是补偿因疾病导致的收入损失和术后康复治疗的费用。在病中不必为钱发愁,甚至继续工作影响身体的康复。
挑选合适重疾险的思路
在重疾险里品牌服务、条款责任、性价比是个不可能同时兼得的三角定律。
大方向上,我们只能在三者中进行取舍。
自在君先说明,没有"最好的重疾险",每个人的经济情况、家庭背景、身体情况、品牌偏好都不同,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那我们如何取舍?
首先,了解重疾险,选择优点,接受不足。
同时,清楚自身需求,结合预算,品牌偏好。
最后,就能匹配到合适自己的重疾险。
重疾险的解析
先上一张图,展示下重疾险的全貌。
保险期间
保障期间选择终身还是定期保障到70/80岁?
如预算支持,建议直接选保终身的重疾险。
身故责任
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也叫储蓄型重疾险。
比如保额50万,一辈子没有重疾,之后身故了,这50万也会赔给受益人。
带身故责任使赔付成为确定,保费也会增加。
重疾保障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在年颁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和使用规范》,对最高发25种重疾进行了统一的定义。
所有保险公司在设计重疾险产品时,都必须遵照这一规范,不得有任何文字的删改。
这25种重疾,理赔率已占比95%。
也就是说,发生概率高的重疾病种,国家都统一规定好了,不允许保险公司藏猫腻。
甭管它保80种还是种重疾,差别都不大。
真正拉大重疾保障差距的,是重疾的保额、赔付次数、分组情况。
先上结论,选择的优先级如下:
保额就是基本保险金额,简单说,就是罹患重疾以后,能够赔多少钱吧。
保额够才是王道。
保额不足,真正遇到风险时也是杯水车薪了。
在25种高发的重疾中,癌症的发病率是最高的。
如果增加了癌症二次赔付是怎样的?
举例:A买了50万重疾险,首次确诊乳腺癌,赔付50万。3年间隔期后,癌症持续、复发、转移或新发其他癌症,A可以再次获赔50万。
年世界卫生组织把癌症定义为可控的慢性病。年又进一步提出,40%的可预防,40%的可治愈,20%可长期带癌生存。
在所有得过两次重疾里,癌症占比还是最高。
可见,癌症多次赔付的重要性。
那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有必要吗?
我们会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应该不会得第二次重疾,但如果真的抓到那张烂牌呢。
保险的功能就是转移风险,也许这件事情在大数据中发生的概率相对不大,但对于个体来说只有"是"与"否"两个选项。
重疾多次赔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重疾不是只有老人才会得,年轻人得重疾一点都不新鲜,而且重疾正在年轻化。
如,太平保险理赔报告中,平均个重疾理赔就有30个是18-40周岁之间。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即便患了重疾也有机会活很久。有多次赔付,就不担心年轻时得过一次重疾后失去重疾保障。
2、重疾险不仅保障疾病,也保障手术。
比如,肝癌,一年后肝移植,赔付两次。急性心肌梗塞一年后搭桥,赔付两次等。
重疾的多次赔付是有必要的,也是趋势。
怎样挑选多次赔付的重疾险?
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分组,一种是不分组。
在选择多次赔付重疾险中,有些保险公司会在条款中做"三同"限制,也是隐性的分组。
如肝癌后,肝移植是"同一疾病",不能赔第二次。
总体上,保障由强到弱是:
多次不分组无"三同"多次不分组有"三同"分组(癌症单列组)分组多次赔付单次赔付
当然价格也是逐级下降的。
小结:
首次重疾的保额依然是最重要的,其他锦上添花的保障需根据预算量力而为。
中、轻症保障
中轻症可不是啥小病,一般是重疾在重症早期或较轻的状态。相当于降低了重疾理赔的门槛,在实际理赔概率也大于重症。
选择中侧重八种高发重疾对应的轻症是否覆盖到,其次看赔付额度的多少。
最后,我们用一张图从保障内容上总结重疾险的N种选择。参考预算、品牌偏好解锁出合适自己的重疾险。
生活中,也许没有马小远送我们一朵"小红花"。
但自己,可以在年轻健康的时候备一份保障,亦是助我们未来面对生活苦难的筹码。
1
END
1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