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率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每年新发病人约万人,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它还是国人致死的第一大疾病,成年人致残疾的第一大因素——这个“第一杀手”叫脑卒中,它还有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中风”。认识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脑部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六七成。颈内动脉、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病人脑卒中后会引起昏迷、偏瘫、无法说话等残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对社会、家庭影响很大。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救治的效率还有提升空间,譬如静脉溶栓是目前最有效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治疗方法。需要在发病后第一时间迅速呼救,快速转医院,明确诊断后尽快启动静脉溶栓。如果是颅内大血管堵塞引起的脑梗死,需医院进行血管内取栓,疏通闭塞血管,恢复脑血流,降低残死率。
时间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救治效果至关重要。患者必须在发病后3.5医院,才有可能使用以上方法治疗,所以,一发现急性脑卒中症状:突然的颜面部、肢体的麻木或无力;突然说话或理解困难;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突然行走困难、头晕伴有恶心、呕吐,肢体失去平衡;突然的严重头痛;必须争分夺秒尽早医院。很多家属在病人出现症状后,不及时呼叫,认为休息一下看看情况再说,浪费了最宝贵的救治时间。
病人到院后要快速和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决定签字,因为脑卒中的救治必须争分夺秒,耽误一分钟,就会有万的脑细胞死亡。缩短病人发病后呼叫时间;医院的时间;医院后启动溶栓、取栓治疗的时间,让病人有良好的转归是医患双方共同的目标。
预防脑卒中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高出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不良的生活习惯较多。除了抽烟、酗酒、肥胖、缺少运动外,饮食摄入结构也不合理,如脂肪、淀粉偏高,最终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的人大大增多。
另外,基础疾病的控制不尽如人意,如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很多高血压病人不知道自己的病,不按医嘱吃药,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低,同时,糖尿病控制率也较低。基础疾病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影响心脑血管,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高发。
防控脑血管病要从源头做起,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基础疾病,通过筛查和干预高危因素降低发病率。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仅注重下游治疗、讨论发病以后如何及时救治,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神经内科董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