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韵岱,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擅长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介入治疗方面较突出。
冠心病支架术后随访患者:位
发表科普文章:7篇
获得患者投票:40票
获患者感谢信:26封
(文章及专家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原文标题:教你科学应对“突然胸痛”
年,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其中,高血压、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成“四大杀手”。
分析其中原因,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说,“平时我们讨论疾病本身很多,其实从预防到救治整个环节,还有很多需要重视的,比如患者认识不足,平时不够重视,院前时间延误较多,医院看病流程等,我觉得这些问题也很重要,因为直接关乎‘生与死’。”
认识什么医院
胸口像被“压榨”一样疼、喘不过气来,全身大汗淋漓,脸色苍白,“感觉要死了”,休息一会儿也不能缓解,陈韵岱说,这就是急性心梗发作的典型症状,要赶紧打或去医院急救。因为胸痛(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意味着血管堵住了,一旦血管被堵,超过20分钟,“它所管辖的心脏心肌部分40%就有可能坏死,1小时坏死部分可能达60%,12小时以上,心肌就基本全坏了,所以做手术一般不能超过12个小时。从胸痛到梗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过在急性心梗发作前,其实有很多患者会在数周前出现“梗前现象”,如身体出现不稳定状态,经常胸闷,咽喉部有紧缩感,原先是跑步、疲劳后容易出现,后来散步时也会出现,出现频次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这就要引起重视。
还有一些人没出现胸痛的典型症状,而是出现牙痛、胃痛、肩膀痛、关节痛等,常易造成误诊。陈韵岱说,如果平时没有牙疼等问题,出现这些疼痛的同时,伴有全身性的症状,如大汗淋漓等虚脱感,就要怀疑是心梗,医院。
需要注意的是,还约有20%的急性心梗患者没有任何疼痛症状,临床上称为无痛性心梗。“说无痛性心梗是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不发信号,但并非无一点征象。”陈韵岱提醒说,“三高人群”及中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身出冷汗、面色苍白、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等征象时,医院,做心电图等检查,以早确诊早治疗。
重视45岁以下年轻人“更危险”
近年来,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特别是45岁以下年轻人对急性心梗先兆重视不够,造成死亡或致残率较高。业内分析认为,这与我国中青年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吸烟、饱餐酗酒、运动不足、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但年轻人突发心肌梗死更容易猝死。陈韵岱指出,因为年轻人多为首次发病,与老年人的长期有心肌缺血致反复心绞痛患者不同,不易引起病人的重视;其次年轻人缺乏“心肌缺血预适应”(即反复多次的短暂心肌缺血可建立侧支循环具有保护作用,能提高心肌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年轻人发病前供应心肌冠状动脉血管的基础病变较轻,多为不稳定的软斑块,没有明显狭窄,因此心脏未能建立血管间的侧支循环,没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一旦血管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心肌梗死面积大,易致严重并发症。同时,年轻人自认为身体“健康”,即便出现早期胸部闷、痛症状也“不在乎”,从而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措施尽量缩短院前延误时间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但由于胸痛的影响因素很多,医院,患者的决定往往是延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韵岱表示,在医院救治方面,目前,医院专门成立了胸痛中心,成为京城首家获国家认证的中国胸痛中心,其救治流程和质量有规范的认证体系。急救科、心内科等多个科室联动,采取规范化诊疗。救治从院外到院内“全程纳入”,患者直接进入绿色通道,急救人员可以在车上做心电图等检查,与患者家属沟通,医院,让医生提前了解病情,若诊断明确,可直接“绕行急诊”,手术签过字后,就可直接进手术室。
由于医院的医护人员多住在院内,并实行24小时值班和“先手术后缴费”的制度,实现了从病人入院到血管开通时间平均76分钟,少于国际标准90分钟,同时也实现了“时间就是心肌”的治疗理念。
不过,在医院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有1/3是送来的,还有一半是自己来的。如果患者自己的启动时间晚,医院“再怎么争分夺秒,也无济于事。”陈韵岱说,因此患者平时注意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一些疾病如急性心梗的症状,对于缩短救治时间很有帮助。
了解做个“聪明的患者”
“上医院看病不像去商场买东西,不用教就知道该买什么。”陈韵岱说,“病是你的,命是你的,怎么能都让别人来负责?要做个‘聪明的患者’,知己知彼,关键时刻或许就能救自己一命。”
知己:平时多做健康知识储备,对自己家族的健康情况有所了解,如父母等长辈是否有高发疾病,要了解一些常见问题的症状和预防等;要重视每年的健康体检,体检报告及时汇总,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这样和医生描述病情时很有帮助。大家现在都很忙,尤其是老年患者,都是在子女请假的情况下带来看病,所以平时有空也要帮助父母整理健康资料,尤其是近期的检查数据。
知彼:医院?医院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医院完全“找不着北”,医院好些,增加了导医的渠道。平医院的资料,医院的优势资源,医院多数专病救治优势突出,但全国排医院如、协和、医院等其重点疾病科室如心血管内科都很强,医院发挥“集成医疗”的优势,可以“一站式”解决病人的多器官问题。
有备:去医院带上近期的检查资料。有的患者在外地做了检查和诊断,但怕当地医生医院医生的判断,医院的化验医院可信,所以来京看病根本不带或不给医生看。等医生说要做什么检查时,他就一样一样地把检查材料往外掏,很耽误诊断和救治时间。其实,有经验的专家,不会依据患者提供的检查资料就做决定,这不过是给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已,但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检查,既省人力、物力又省财力,尤其是当时发病的资料非常重要,所以要把资料留全。
无患:医患矛盾主要是沟通障碍,在医生看病时间很紧张的情况下,越是良好的沟通,越有助于对疾病的救治。从医院角度来说,比较注重“共情心”,也就是医生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患者体验。比如“术前访视”环节,如果患者第二天要做手术(不一定是很大的手术),前一天,护士会给患者做手术情况解释,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让患者能好好休息。这是独有的,已成为常规操作。还有“术前谈话”环节,医院专门做了视频,给患者及家属播放,让患者医院及相关疾病的常见情况,不用老追着问医生。此外,还有手术检查单,上面会记录患者的身体情况,医生、护士会告知患者手术风险,但不是像社会上传的“医生都往死了谈”,但必要的风险还是要告知的。其实,在治疗方面,医生、医院、政府、媒体都需要在疾病沟通、宣传教育方面多投入精力,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文章转载自新华网)
陈韵岱大夫已开通转诊预约服务;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原文阅读页;
拨打客服电话4008900了解电话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