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彤心飞传是由医院心脏科刘彤教授和郑州医院心内科谷云飞共同推出的一档心血管前沿文献速读栏目。栏目的理念是“专注坚持积累”,每期精选国际顶级期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文献进行深度呈现,以期让国内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同步跟踪学科进展,了解前沿动态资讯,获取最新研究结论。
心房颤动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延长住院时间延长和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和卒中)增加相关。心脏外科术后出现心包积液较为常见,并可诱发心房颤动。研究者尝试验证左后心包切开术(一种将心包腔引流到左胸膜腔的手术操作)能否减少心脏手术后房颤发生,其结果在线发表于柳叶刀杂志。
这项适应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入选接受冠状动脉、主动脉瓣、升主动脉外科治疗以及上述疾病联合外科手术的成年患者(年龄≥18岁)。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配(1:1),根据CHA2DS2-VASc评分进行分层,并使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别进行左后心包切开术或不进行干预。患者出院后随访至30天。主要结果是术后住院期间房颤的发生率,这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进行了评估。在对应干预人群中评估了治疗的安全性。
年9月18日至年8月2日,共筛选例患者,最终纳入例,随机分为左后心包切开术组(例)和未干预组(例;ITT人群)。中位年龄是61岁(四分位数53.0-70.0),女性例(24%),男性例(76%),CHA2DS2-VASc评分中位数是2.0(四分位数1.0-3.0)。两组在临床和外科手术特征是相匹配的。随访无患者丢失,数据完整性%。左后心包切开术组3例未接受干预。ITT人群中,左后心包切开术组术后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例复发37[17%]例vs例复发66[32%]例[p=0.];分层变量调整优势比0.44[95%置信区间:0.27-0.70;p=0.)。左后心包切开术组例患者中有2例(1%)在出院后30天内死亡,未干预组例患者中有1例(1%)死亡。左后心包切开术组术后心包积液发生率低于未干预组(例复发26[12%]例vs例复发45[21%]例;相对危险度0.58[95%置信区间0.37-0.91])。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左后心包切开术组发生6例(3%),未干预组发生4例(2%)。未见左后路心包切开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左后心包切开术在降低冠状动脉、主动脉瓣、升主动脉或这些联合术后房颤的发生率方面非常有效,且无额外的术后并发症风险。
图1研究流程图
表1基线和外科特征,意向治疗人群(ITT)
表2主要和次要结果,意向治疗人群(ITT)
图2主要结果的亚组分析
表3安全结果,对应干预人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