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些疾病的普遍名称及定义归类,经常会误导我们的想象。比如:“慢性病”,它听起来似乎不是很急,也不很严重,甚至让人很不以为然。一位上班的人,如果因为“慢性病”休了病假,难免会有“小题大做”之嫌,慢性病往往就是给人以这样一个“温和”的假象。
然而事实却远不是这样的。
年5月22日,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1+1》栏目中,触目惊心地报道了中国老年慢性病的现状:
1.我国已确诊患慢性病的人数为2.6亿,占老年总人数的70%以上,其中,心脑血管病患者高达2亿人,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万,糖尿病患者1.亿,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确诊为糖尿病。
2.每年因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位列全国城乡死因的前四位,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
3.全国慢性病医疗费用支出,占总费用的70%。
慢性病导致的高致残、致死率,也已成为众多慢性病患者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如果你对这些数据缺乏敏感和想象,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医学上对慢性病最准确的概括描述吧,它可能会让你对慢性病的认识更为深刻一些!
所谓的慢性病是指长期不良生活饮食习惯,不良环境自然耗损以及遗传等因素所致的,人体内部功能失调和衰老而引起的“全身系统损伤”的一类“顽固性、系统性”疾病。
在这个概括中,我们可以得知,慢性病首先是一类“顽固性”的疾病,同时,它又是一个“全身系统损伤"的广泛损害。仅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就足可以证明它的恶性程度。如果我们再拿出具体的几种慢性病来看一看,大家恐怕对慢性病产生的恶果,认识得会更加深刻而具体。“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癌症”等,这些都是常见的,具有强大的致残性和致死性的慢性病。它们的死亡率高居榜首,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一个慢性病的发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是致病因素在体内逐渐强大,最终“打败”了人体自身抗病能力的一个过程。它的最终表现就是多系统功能的紊乱,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器官上,从而出现了特有的病症及损伤。这就好比攻城和守城的战斗,攻城方不断地进攻,守城方竭尽全力地调动全城的力量来抵抗。当城池被攻陷的时候,城到处是残垣断壁,水利、电力、能源、内已经弹尽粮绝,交通等所有设施全部瘫痪,留下的是一座废墟。这就是慢性病发生过程的一一个形象比喻。
然而,慢性病的危害要远比城池的攻守之战更加隐蔽,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它更像是一场“偷袭战”,它能让生命和健康在不知不觉中“就犯”。
总结起来,慢性病的表现具有如下特点:
“一慢”:是指病症表现得慢,准确地说,就是慢性病所带来的“各种症状的外在表现”要比“实际存在的内在损害”要晚得多。就拿冠心病来说,当冠状动脉里的粥样斑块不断形成、不断增加,并堵塞了部分血.管时,患者没有什么异常感觉。只有当血管的堵塞超过了70%以上的时候,患者才有了心慌、胸闷、气短、胸痛等心肌缺i的症状。而这时,这些血管壁上的脂质斑块已经硬化,很难再清除出去,很可能一.直到人死去,也都“长”在了血管内壁上。在医学上,把这个没有明显症状,疾病却能在“暗中”发展的这个过程,叫做“无症状病理状态”。而在这种无症状病理状态下,病情本身的加重过程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与欺骗性,所以,对慢性病患者来说,往往会产生更大危害。
“二快”:主要是指致残快、致死快这两个方面。首先说--说致残快。慢性病的病理性改变都要经过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在这个无症状表现的积累过程中,由于隐蔽性强,没有引起患者的察觉与警惕,所以不可能会采取什么预防治疗措施。结果,这就让致病因素长驱直人,不受任何抵制,随心所欲地破坏组织器官。而当患者出现了不良的感觉及症状时,其实,这时的病变器官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损害,甚至可能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永久损伤。比如80%以上的脑血栓患者,发生偏瘫之前大部分没有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睡眠中发病,发病后都会留下各种终身后遗症。
慢性病的第二个“快”,就是致死快。很多慢性病的长期无症状损害目标,就是心、脑、肝、肾、肺等重要器官。这些重要器官的疾病,都可直接导致全身功能损害,所以其死亡的发生率极高。比如心肌梗死,它很容易形成心搏骤停和猝死,脑出血的死亡率也是极高的,尤其是脑干部位的出血,可快速形成脑疝及昏迷。还有-些癌症,从发现到死亡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慢性病的危害绝不“慢”,也不“轻”,其所造成的危重后果,却是让患者及家庭不能承受的。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更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但不能回避的是,由于城镇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如:空气的污染,饮用水中有毒物质的超标,室内装修有毒物质的挥发,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西药的过度服用,抽烟、酗酒及心理压力加剧、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已经让慢性病呈现高流行趋势。现在的慢性病更具有了“城市化、光谱化、多样化”等发病特点。
慢性病的防控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了!
如何快速应对当前的慢性病的高暴发、高流行,减少
慢性疾病所致的各种高位损害,显著提高国民身体健康,也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问题!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