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今年的重阳节是10月28日
每当到这个时候
各地都会掀起一股敬老爱老的风潮
敬老爱老,更应该关心老年人健康
9月29日,在高明区荷城街道荷城广场的义诊活动中,医生帮市民测量血糖。/佛山日报记者李艳平摄
老年人,需重点01
“三高”患者注意吃药控制饮食
“三高”疾病如今在老年群体中较为普遍,并有年轻化趋势。“三高”不仅普遍,同时还是众多疾病发生的罪魁祸首。要有健康的体魄,首先要从预防“三高”开始。
高明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钠盐饮食、吸烟、超重和肥胖、酗酒、遗传因素、缺少运动、精神紧张等。随着年龄增长,血压也多升高。不过,高血压患者并非都是老年人或肥胖人,但老年人占比较多。该负责人说,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需体检才能发现。这部分人群是最为危险的,他说,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保持吃降压药,同时定期检测血糖。
高血糖表现为多尿、多饮、多进食、消瘦,组成高血糖的“三多一少”症状。专家表示,空腹血糖三次检查均为高血糖则可确诊为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该负责人提醒,糖尿病患者应注重“五驾马车并行”,即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定期检测、自我管理教育。而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需率先防止和纠正肥胖,其次避免高脂肪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会导致血管硬化,但与其他“两高”导致的病症多样相比,高血脂最主要就是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脂的表现症状并不明显,在体检中可以发现。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控制盐分,适量运动。
02
心脑血管患者发病急重预后不太理想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患者即使逃过鬼门关一劫,但预后也多不理想,常常导致患者行动不便甚至不能自理。
据了解,因心脏血管问题而发展成的心肌梗死以及因脑血管疾病发展而成的中风(脑卒中)较为常见。其中,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率较高,而中风导致的偏瘫率较高。一旦发病,及时抢救显得十分重要。
对于中风的患者来说,家人和自身需要长期努力进行康复,切勿自暴自弃,应多加运动,保持乐观心境,避免二次中风,否则预后会更差。
高明区慢性病防治站有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天气降温转凉,人体毛孔收缩,以此“锁住”身体的热量来御寒。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为受气温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容易诱发疾病,家有老年人需要多加注意。
建议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要在每天测量血压的基础上增加次数,更好地监测其变化,尤其是该类病人中手脚经常冰冷的部分人群。若患者发现在平日用药剂量同等的情况下,血压仍有波动,医院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对药物的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03
骨质疏松患者摔倒易骨折早年应多补钙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由多种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机理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出现缺陷,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渐减少。常见的表现症状有腰背痛、驼背、骨折等。
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新杰表示
骨质疏松最主要的人群为绝经后的女性以及老年人,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他说,我国总人口中大概有5.6%的人群患有骨质疏松症,而在绝经后的女性中,患者比率高达30%,几乎每3人中就有1个患病。因此,骨质疏松的患病人群以49岁以上的女性为主。男性老年人平均在69岁之后才会出现骨质疏松症状。
为什么绝经后的女人骨质疏松严重?
王新杰解释说
绝经后的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大大减少,从而抑制了钙质吸收,造成骨转换发生变化,破骨细胞功能大于成骨细胞功能,骨量流失的速度加快。正常人一般来说,骨量的丢失速度为0.5%/年,但这部分女性骨量丢失的速度则是3%~5%/年,以这样的速度发展5~10年,会导致明显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所导致的疾病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骨折。
王新杰说
严重骨质疏松者,就算是没有跌倒,久坐不动或轻微的碰撞也能发生骨折,因为此时的骨骼已非常脆弱。腰背和手臂是发生骨折的大多数部位。
这是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机能发生变化的表现,只能通过治疗减缓骨量流失的速度,而不能根治,关键在于早期的预防。在早年应该多吃含钙量高和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多运动。他还提醒老年人,不建议参与登高运动,容易对膝关节造成损伤,建议可采用游泳、骑自行车和徒步的方式进行锻炼,运动过程中要量力而为。
家里有老人的可要注意了哦!
严防“三高”,享受生活!
今日精选
①十九大报告透露的十件民生实事
②暖!昨天,佛山朋友圈为他点赞!
③龙舟世锦赛中国队昨日夺6金,其中一枚来自佛山的他们!
来源|佛山日报
编辑|王琦玥
佛山日报社全媒体整理发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