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31222/p2l2vhx.html
一:什么是相变材料?
相变材料(PCM)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形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相变材料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
相变材料可分为有机(Organic)和无机(Inorganic)相变材料。
二:相变材料制备方法
2.1:基体材料封装相变材料法就是把基体材料按照一定的成形工艺制备成微胶委、多孔或三维网状结构,再把相变材料灌注于其中或把载体基质漫入熔融的相变材料中。其中微胶委化技术包括界面聚合法和原位聚合法:(1)界面聚合法是将两种反应单体分别存在于乳液互不相溶的分散相和连续相中,而聚合反应是在相界面上发生的。这种制备微胶囊的工艺优点为:可以在常温下操作,而且方便简单效果好。缺点:
对壁材要求较高,被包覆的单体要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制备出的微胶委夹杂有少量未反应的单体;3界面聚合形成的壁膜的可透性一般较高,不适于包覆要求严格密封的芯材等。(2)原位聚合法的技术特点是:单体和引发剂全部置于套心的外部目要求单体可溶而生成的聚合物不溶,聚合物沉积在喜心表面并包覆形成微胶套。2.2:基体和相变材料熔融共混法是利用相变物质和基体的相容性熔融后混合在一起制成组分均匀的储能材料。此种方法比较适合制备工业和建筑用低温的定形相变材料。
2.3:混合烧结法是首先将制备好的微米级基体材料和相变材料均匀混合,然后外加部分添加剂球磨混匀并压制成形后烧结,从而得到储能材料。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制备用于高温的相变储能材料。
三:相变参数的解释
3.1.相变温度:相变材料从固态到液态(或反之)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这是相变材料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与相变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有关。
3.2.相变焓: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相变热,通常以单位质量的热量表示,单位为焦耳/克。
3.3.相变温差: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称为相变温差。相变温差越小,相变材料的使用范围越广。
3.4,蓄热能力:相变材料的蓄热能力是指单位质量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可以储存的热量,也称为相变储能密度。越高的蓄热能力意味着相变材料可以储存更多的热量,对于热管理和能量储存有重要作用。
3.5循环寿命;相变材料的循环寿命是指相变材料在反复相变过程中的使用寿命循环次数越多,相变材料使用寿命越长。
四:相变原料
4.1:相变温度:-30℃焓值≥J/克纯度:99%
4.2:相变温度:-26℃焓值≥J/克纯度:99%
4.3:相变温度:-10℃焓值≥J/克纯度:99%
4.4:相变温度:-6℃焓值≥J/克纯度:99%
4.5:相变温度:6℃焓值≥J/克纯度:99%
4.6:相变温度:9℃焓值≥J/克纯度:99%
4.7:相变温度:18℃焓值≥J/克纯度:99%
4.8:相变温度:23℃焓值≥J/克纯度:99%
4.9:相变温度:28℃焓值≥J/克纯度:99%
4.10:相变温度:32℃焓值≥J/克纯度:99%
4.11:相变温度:37℃焓值≥J/克纯度:99%
4.12:相变温度:40℃焓值≥J/克纯度:99%
4.13:相变温度:45℃焓值≥J/克纯度:99%
4.14:相变温度:52℃焓值≥J/克纯度:99%
相关材料请搜奇材馆
五:产品应用
5.1:冷链运输,冷库蓄冷采用相变储能技术可以减少压缩机启停次数,节能效果显著,并能确保货物和运输路线上的温度稳定。将多温区冷藏车箱体分区,每个区可设定不同温度来储运不同种类的物品,避免资源浪费,减少运输成本。
5.2:建筑节能选用相变点接近室温的相变材料能改善建筑物的热性能,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流失,减少建筑冷,热消耗,同时减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5.3纺织服饰相变材料纺织纤维能根据外界温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纺织物的温度,外界温度升高,纺织物可储存能量,外界温度降低纺织物能释放能量,提高人的舒适性。相变材料纺织纤维能实现较好的保温效果,并且不会受到纺织物自身的形状金额温度的影响,人在穿着的时候,也不会闷热,保持很好的透气舒适的感觉。可根据需求生产降温马甲,劳保服,防护服,消防服,宠物降温背心。
5.43C电子相变热控组件应用于电子器件控温,保证电子器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5.5农业大棚温室大棚添加相变材料后,多余的太阳能在白天储存,当室温内气温低于其夜间相变温度时,白天存储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完全或部分替代夜间供暖,更好的促进农作物生长。
5.6生活用品降温水杯降温围脖降温坐垫
5.7新能源领域高分子相变塑料制作出的锂电池支架,可以克服有机相变材料相变后变成液体,到处流淌问题。可以直接使用在锂离子电池模块中,可解决高温放电或充电时温度过高问题,提高电芯内部和电芯间的温度均一性,延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对电芯的影响,降低热失控的风险。光伏发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