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防治(StrokePreventionandManagement)
中风(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是美国的第5大疾病杀手。它是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中断,导致局部脑神经缺血缺氧及坏死,脑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脑出血及脑梗塞。通俗讲,脑出血是因为脑血管破裂所致,发病较少,约占10-20%,但病情一般较重;脑梗塞则是脑血管堵塞所致,较常见,约80-90%。二者的基本发病原理、治疗方式及预后均有较大差别,临床上必须将其区分。中风是全球范围内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在美国每年大约有80万左右人患中风,其中60万以上是第一次或新的中风,每年约有14万到15万人死于中风。中国的中风发病率更高,形势更为严峻,中风是中国疾病的第3大疾病杀手,每年新发中风病人约万,其中约有2/3的人最终残疾或死亡。中风是导致残障的首要原因。中风的预防(Prevention)中风的发病原理及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相似,二者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只是发病部位不一样,所以很多预防措施都很相似,请参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橄榄树健康资讯-疾病指南(-1)
中风的初级预防在于有效地避免或控制导致中风的各种危险因素,其中有10个可改变的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约占中风危险因素的90%,高血压是最主要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另外,还有一些不能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种族(华人)、男性、家族史等。1、高血压约占48%:应尽量采用不同方式包括降血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小于/80,请参见:橄榄树健康资讯(13)疾病指南;2、缺乏锻炼活动36%:应争取每周至少有2-3小时以上的中、高强度的心肺锻练,平时多走路,以步带车(每天步或以上);3、高脂血症27%:要通过饮食控制和服用降脂药物将胆固醇降至正常水平,请参见:橄榄树健康资讯(14)疾病指南;4、不良饮食23%:少吃盐、少吃动物脂肪、少喝含糖饮料,多吃蔬菜、水果及清淡饮食。我们推荐地中海饮食及抗高血压饮食(MediterraneanorDASHdiet);5、肥胖18%:尽量维持体重指数(BMI)在22到25之间,尽量不要超过30。6、吸烟13%:可增加血管收缩及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停止吸烟3-12月以上,脑中风的发生率可明显下降。戒烟请参见:橄榄树健康资讯:疾病指南(10);7、心脏病10%:主要指房颤、心瓣膜及内膜疾病、心衰,由于容易在心脏腔室内造成血栓形成,所以要遵医嘱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华法凝)或抗血小板药物;8、酒精摄入6%:特别是在宴会或集会上,烟酒并用加激动,危险更大;9、压力6%,过劳过累及精神压力常引起体内免疫、神经及激素紊乱,需要保持平和、乐观及感恩的心态;10、糖尿病4%:用饮食、运动及降糖药物将糖化血红蛋白降至7或以下,糖尿病的诊治请参见:橄榄树健康资讯(12):疾病指南。中风的二级预防对象包括已患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的病人及可能导致血栓性中风的房颤、颈动脉狭窄等病人。中风及小中风病人在发生后3-12月内,再发中风的机会成倍增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治疗,除了加强上述初级预防措施外,尚需加用抗血小板药物单用或联合使用,常用的有阿斯匹林(Aspirin)、双嘧达莫(Dipyridamole,潘生丁)、氯吡格雷(Plavix)。对于房颤或其它心脏病人应常规使用抗凝剂来预防血栓形成,口服华法凝(Warfarin)并达到有效治疗剂量,可明显减少房颤病人的中风发生率,或使用新上市的直接抗凝血因子药物如利伐沙班(Rivaroxaban,Xarelto)、阿哌沙班(Apixaban,Eliquis),与华法凝相比,它们具有效果可靠、出血併发症较少、无需调整药物剂量等优点。
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班块形成也是中风发生的高危因素,除了积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外,有条件时应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置放颈动脉支架。除此之外,对脑血管瘤及颅内动静脉吻合畸形病人加强监测,必要时釆取手术治疗来预防脑出血。急性中风的早期治疗(EarlyManagement)中风的救治与心梗一样,越快越好(BrainAttackasHeartAttack),早期有效的治疗是挽救生命、减少残障的关键,即所谓的“黄金治疗窗口”。人脑细胞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有实验证据表明,中风后4.5小时后脑神经细胞损伤将不可逆转,最为关键的是脑神经细胞没有再生能力。因此美国心血管疾病及中风协会,强调中风的抢救从出现症状到完成抢救,应控制在4.5小时内,而且越早越好。遗憾的是大多数中风病人因为不认识中风早期症状、或未重视早治的重要性、或急诊系统不健全,大多数医院,失去了最佳救治机会。早期症状早期识别中风并尽早呼叫急救,可以更快地获得医疗救治及护理康复。为方便记忆及应用,中风的早期症状被人用英文单词的首位子母缩写而成:BEFAST。B-Balance平衡:突然失去平衡或协调;E-Eyes眼晴:突然出现视力模糊、视力下降或重影;F-Face脸:脸歪邪、一侧下垂或麻木;A-Arms手臂:一侧手臂不能上抬、无力或麻木;S-Speech语言:说话不清或无法交流;T-Timetocall时间:尽快拔打急救电话。此外尚有其它症状如突然神志不清、眩晕、剧烈头痛及呕吐等,也应该尽快急诊。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生中风先兆,即一过性短暂性脑缺血(小中风)。患者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如2-3分钟),产生半身麻木,一侧手和胳膊麻木和发沉,行走不便,还可能出现语言不利、口齿不清等,这些症状可能转瞬即逝,发作时间可能极短,很多人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症状消失了就好了,却不知小中风是中风的预警信号,也必须按中风一样急诊救治。早期治疗为避免延误治疗,中风病人最好能及时送到有中风抢救医院。治疗的关键是尽早恢复缺血缺氧脑组织区域的正常血液供应。进院后询问病人最重要的病史是中风症状出现的时间、最重要的检查是应尽快作普通头部CT以排除或证实脑出血。若是脑出血中风,根据病情轻重及出血部位可能考虑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或进行逆转抗凝治疗减少出血,加支持护理治疗;若是缺血性中风可采用溶栓及取栓治疗,在此进行详细讨论。常用的溶栓治疗(ThrombolyticTherapy)为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通过溶解血管内已形成的血栓来恢复血液供应。静脉溶栓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建议在发病后4.5小时内使用,从入院到开始注射治疗的时间(DoorToNeedle,DTN)应在1小时以内。最近也有人报道若血液灌流影像学检查证实梗塞区若仍有存活脑组织,静脉溶栓治疗也可扩展到9小时以内。静脉溶栓治疗的严重併发症是颅内及消化道出血。因此溶栓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观察病人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监测出血併发症非常重要。
若病人错过溶栓治疗时间或有禁忌症不能使用,通过颅内血管造影证实血栓部位后,有条件也可采用取栓术(MechanicalThrombectomy)。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支架回收装置(StentRetriver)经导管从动脉取出血栓,一般对位于大血管及脑内前循环的血栓治疗效果较好,而且治疗时间可延长至发病后6-24小时内。中风的长期康复治疗(StrokeRehabilitation)中风常给病人留下一些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语言交流障碍、平衡失调、吞咽及大小便困难、记忆力及智能下降、视力下降、忧郁等,均可能严重影响中风病人的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因此中风后的康复治疗是病人恢复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在中风后遗症基础上,帮助病人最大限度恢复工作、生活及自理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PhysicalTherapy,PT)、职业治疗(OccupationTherapy,OT)、语言及吞咽训练(SpeechandSwallowingTherapy)及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来增强肌力及强度、协调平衡能力、柔韧及耐力、自信及乐观等。也可以考虑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太极拳等。康复治疗可以在病情稳定、住院后2-3天开始进行,可能长达数月及数年之久。康复治疗有效的关键包括:有康复专业团队指导、早日开始并持之以恒、采用多种康复手段、保持良好心态及乐观态度。小结:脑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很高,应高度重视,而且其中80%-90%的中风是可以预防的。中风的一级预防以生活行为方式干预为基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血糖于最佳水平;中风的二级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积极治疗一过性脑梗塞(TIA)、房颤病人应使用抗凝药物、颈动脉严重狭窄病人应进行动脉血管内膜切除或放入支架等;认识中风的早期症状:BEFAST;时间是救治中风患者的关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或/和经导管取栓治疗;中风后要尽早开始并长期坚持康复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中风患者的工作、生活、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
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