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3/5784188.html据人民日报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截至1月21日24时,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13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例,死亡9例。报告新增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例,收到日本通报确诊病例1例,泰国通报确诊病例3例,韩国通报确诊病例1例。目前,追踪到的密切接触者人,已解除医学观察人,尚有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截至1月21日厦门没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据厦门日报报道,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昌升,市长庄稼汉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我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部署安排。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要求,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维护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紧要任务来抓,制定周密的防控方案,科学精准、做细做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科学应对、防控有力。
会议要求,要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集中救治措施,因地制宜落实重点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通风、消毒等必要措施。针对近期来厦旅游和返乡人员多的特点,调配充足医疗资源,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做好应对输入性疫情的准备。要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在市级层面成立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建立快速报告制度,采取科学适度的阻断、隔离措施,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快速反应、落实有力。要科学引导社会舆论,规范信息发布,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
据市卫健委消息,截至1月21日我市没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随着全国确诊病例数字的攀升,我们必须拉响预防的警钟。相信您一定关心,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家人、特别是孩子的健康?了解“新型冠状病毒”
01
什么是冠状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已知会引起疾病,患者表现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不同,例如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此次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nCoV。根据中国疾控中心介绍,这次的-nCoV并非SARS、MERS病毒。经初步调查显示,该病毒人际间传播能力和致病性均较SARS弱,因此不必感到过于恐慌。02
人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症状取决于感染病毒的种类,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在更严重的情况下,感染会导致肺炎,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肾衰竭甚至死亡。03
冠状病毒能够在人际传播吗?
是的,某些冠状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通常是在与被感染的患者密切接触之后,例如在家庭、工作场所或医疗中心。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表示,此次中国武汉的-nCoV存在人传人的现象。04
为什么突然增加这么多肺炎确诊病例?
这是因为,国家相关科研机构迅速研发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国家下发的试剂盒后,开始对武汉市送检的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这才出现了“突然这么多病例”的情况。05
该如何开展预防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给出了防护小贴士:几点重要的预防措施
01
外出记得戴口罩
目前,市面上有棉布口罩、纸口罩、活性炭口罩、海绵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等多种类别。其中,前四种都是没有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功能的,选后两种才靠谱。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有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舒适层。舒适层是一层无纺布,佩戴时白色的无纺布朝内,蓝色的防水层朝外,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不要戴反,橡皮筋挂上双耳后捏紧金属片和鼻子贴合,抚平两颊,使口罩和面部之间尽量不留缝隙。购买时要注意,应当选择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口罩。N95型口罩
N95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只要符合N95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口罩”。相比较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密闭更好。在选用N95型口罩时,尽量选择不带呼吸阀的N95型口罩。02
打喷嚏要捂口鼻
请告诉孩子,如果突然想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注意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注意,是手肘不是手掌!这是因为手掌接触的细菌本来就挺多,而且手掌直接捂住口鼻也容易沾染呼吸道分泌物,否则孩子再去拿东西、摸玩具时便容易再次传播细菌或病毒。当然,如果孩子打喷嚏或咳嗽时来不及做出如上反应也无妨,请家长监督其尽快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03
勤洗手,赶跑细菌和病毒
一张图告诉您如何教孩子正确洗手↓04
发热干咳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不要觉得忍一忍就好了,也不要因医院,医院就诊。在此提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