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非医生马里优斯·巴纳德博士(Dr.MariusBarnard)与他的患者
正是由于这位34岁女性患者的不幸遭遇,让博士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让他认识到医学只能拯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不能挽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于是,巴纳德博士发明了重大疾病保险。
重大疾病保险的创始人是一位南非的医生-马里优斯·巴纳德博士(Dr.MariusBarnard)。他是一位伟大的心脏外科医生,曾协助他的哥哥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关于重疾险,大概没有比巴纳德博士在年的忆述更能阐明其初衷和作用了。
部分摘录如下
“我来自南非,我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我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已经超过50年了;我还曾担任过南非国会众议院议员长达9年时间;后来,我从年起开始从事重大疾病保险业务,到现在也已经有22年了。谈谈我当初设计重大疾病保险的初衷吧。”
“在年,我和我的哥哥,也是一位杰出的心脏外科医生,进行了世界上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这个病人活了18天,第二个移植患者活了18个月,第五个病人活了15年,第八个病人活了23年。”
34岁的女性病患,两个孩子的妈妈
“照片中的这位女士当时34岁,有自己的事业,离过婚,带着两个孩子。
有一天,她来到我的诊所,因为她一直在消瘦、有疲劳感,还出现了多汗和咳嗽的症状,她还有吸烟的习惯。她的X光照片显示在她的肺部出现了阴影,后来的活组织切片检查中我们在她的肺部发现了癌细胞。通过手术,我们切除了癌细胞肿块,她五天后出院回家;三周后,她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接下来两年,我对这位女士的情况进行了追踪,在此期间,她的癌细胞向另一片肺叶转移,同时还进一步向肝脏和骨骼转移。
两年后,她再一次来到我的诊所,从她的眼神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讯息。她呼吸急迫,脸色苍白毫无血色,眼神中布满了对死亡的恐惧。
我问她,“您为什么来我的诊所?您应该和您的孩子待在一起,向他们解释,几天后他们会失去母亲,您完全不用这么费事来我的诊所。”
她回答说,“医生,我刚下班。我是刚刚从工作岗位上过来看您的。”
她还在工作,她需要为孩子和自己赚取生活费,她需要为孩子们留下积蓄,为他们赚足汽油费、房租,还有教育基金。”
“两个月后,她去世了。
她生前购买的人寿保险获得了赔偿。
这份保险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她的孩子们,为了给他们更多的保障。
但我们失去了她。她本可以在确诊后和孩子们分享更多的时光,可是她却需要挣更多的钱。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患者确诊之后获得了治疗,活了下来,可是他们在财务上却‘死’了。
这就是我们越来越需要面对的难题。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作为医生,我可以救治病人,甚至可以延长和挽救病患的生命,可我却不能解决病患因为缺钱而放弃治疗的难题。
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大家都需要保险,不光因为人人都会死,还因为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
因此,我当时就产生了设计一种保险产品的想法,它能够解决病人在被确诊重大疾病的时候能够获得一笔保险金来作为治病的费用,而不是到身故以后才获得赔偿,那样对于病人治病无济于事。”
“……重疾险能够让我的病人们舒适地度过生命中最糟糕的时光,我很欣慰越来越多的病人说:‘谢天谢地,谢谢我的顾问,至少在我的身体健康恶化的时候,我的财务还是健康的。’这对于我而言着实是个荣耀,因为我也参与了其中,这个发明太了不起了……”
重大疾病保险
重疾险,简言之,就是以罹患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一种疾病保险,也就是说,只要被保险人罹患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即可获得一次性赔付,赔付金额等于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与保险公司事先约定好的保险金额,与被保险人是否发生医疗费用、发生多少、是否从其他渠道获得补偿无关。
重疾险以重疾的发生为给付条件,主要目的是对患者因罹患重疾而产生的收入损失进行补偿。
它既可以弥补患病期间需要付出的巨额费用,特别是进口药等医保无法报销的医疗费用;又能提供患者患病后需要的营养费、长期康复和护理的费用;还能有效弥补病患和家人因为重疾无法工作而产生的误工费和收入损失等。
重大疾病保险在年诞生,距今仅仅发展了近40年,却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险种。究其原因,正是由于重疾险较好地契合了人们的健康需求;3年后,重疾险陆续被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引入并迅速发展起来。
年,我国大陆也引入了重疾险,截至到目前,重疾险的产品责任已经非常丰富了。
什么是重大疾病
重大疾病,简称重疾,通俗来讲,就是会对患者产生重大影响的疾病,也就是说要在疾病之外加上一个严重程度的界定。
那什么样的疾病才能被认为是重大疾病呢?
我们通常认为会对患者带来以下不可承受的影响的疾病才是重大疾病:
01
“病情特别严重”
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严重影响其家庭成员的生活,如大部分的恶性肿瘤、较重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慢性肾衰竭等;
02
“治疗费用巨大”
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严重脑中风后遗症、严重阿尔兹海默病、严重原发性帕金森病等。
人们对重大疾病在认知方面的俩误区
01
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盲目自信
很多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得重疾的概率很小,对重大疾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但一个基本事实是:重疾的发病率其实很高,特别是从人的一生来看,我们中间的很大一部分人,最后都会得重疾;寿命越长,得重疾的概率越趋近%,严格意义上的“寿终正寝”其实是极少的…….
同时,近年来重疾存在年轻化的趋势,比如近5年间,19岁-36岁的胃癌患者占所有胃癌患者的6%-11%,比30年前的数据高出一倍;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乳腺癌,基本以每年17%的比例递增,且年轻化趋势明显,35岁成了乳腺癌发病的小高峰;《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年来,儿童白血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以重庆为例,10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19.6%。美国SEER数据显示,自年以来,儿童白血病的年增长率约1%。只是平时大家都不愿去想,不自主地选择了回避。
02
一旦罹患重疾盲目失去信心
一旦得了重疾,未来的生活就完了......
但现如今,随着医学的发展,重疾的治愈率在逐年提高,以前的绝症也逐渐变成了可控制的。医学上有个概念-“5年生存率”,重疾患者如果5年后还生存着,那医学上认为他的生存概率与常人一样。但在这5年里,患者的工作强度肯定不能太大,同时还要保证长期康复、护理,可能至少要有一个家人放弃工作长期陪伴。这些都需要足够的金钱来支持,但这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
LIFEISLIKE
AJOURNEY▲
我们对待重疾:
一方面要有正确的认知,理性对待;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预防,尽早干预;同时做好必要的财务准备,未雨绸缪。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