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树健康资讯疾病指南7

糖尿病的控制(ControlDiabetesMellitus)

糖尿病是美国及全球疾病的第7号杀手,是继心血管疾病、肿瘤及呼吸道疾病后的第4大慢性疾病。由于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上年龄老化,其发生率逐年增加,被戏称为“文明病”。美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占人群约8-10%,其中25-40%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华人属于高危人群,估计中国发病率在10-15%之间,其中至少50%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是造成失明、截肢、肾透析、心梗及中风的主要病因,成为严重公害。值得强调的是,有效控治糖尿病前期及积极治疗糖尿病,可以预防眼、血管及心脏、肾脏及神经并发症。

?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是人体内血糖代谢障碍、血糖增高的一种疾病。糖(Glucose)是人体所有细胞活动的能量来源,正常人的血糖通过自我调节,可以维持在相对平稳状态,从而保证身体正常运转。调节血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激素是胰腺的胰岛Bet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Insulin),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血液中细胞外的糖转移至细胞内,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糖尿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因为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又称之为胰岛素抵抗),而造成血糖水平升高。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Beta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或某些病原及毒素的攻击后受损或死亡,不能分泌胰岛素所致,所以治疗必须注射胰岛素进行补充,多在年青时发病,但较少见。2型糖尿病成人多见,占90%以上,患者大多数体内的胰岛Beta细胞功能正常,胰岛素水平也不低、早期还可能偏高,主要因为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导致血糖升高,晚期胰岛Beta细胞功能开始逐渐下降甚至衰竭,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开始降低,才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

高危人群包括:1.40岁以上;2.超重(体重指数大于25、亚裔大于23);3.直系亲属患糖尿病家族史;4.亚裔包括华人、非裔、西班牙裔、土著居民;5.不爱活动;6.妊娠期糖尿病;7.高血压;8.高血脂;9.糖尿病前期;10.其它疾病如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内分泌疾病等。

糖尿病的筛査及诊断

筛查糖尿病的目的就是以上述高危人群为对象,早期发现临界及临床糖尿病病人,从而进行早期干预,达到预防或至少延迟糖尿病的发生、最大限度维持胰岛Beta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防止糖尿病併发症的发生。

早期糖尿病常无任何症状,到中晚期后才可能出现典型三多一低的症状:多尿、多饮、多食,消瘦。诊断必须通过临床测定血糖确定,所以对4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定期查血糖,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关键。临床上通过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A1C)、或糖耐量试验(OGTT,临床少用)来筛查及诊断糖尿病,不建议用手指血糖或尿糖进行诊断。若正常应至少每三年筛查一次。

1.空腹血糖正常水平低于mg(5.6mmol/L),-mg(5.6-6.9mmol/L)为糖尿病前期,mg(7mmol/L)或以上为糖尿病;

2.糖化血红蛋白(A1C)正常在4-5.6%之间,5.7-6.4%为糖尿病前期,6.5%或以上为糖尿病;

3.随机血糖不高于mg(11.1mmol/L)。

糖尿病的治疗

?

生活行为方式干预(TherapeuticLifestyleModification)

健康饮食、减轻体重、加强运动是所有糖尿病患者必须采取的“一线治疗”。饮食方面要控制每天热卡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在饮食中的比例、增加绿色蔬菜及高纤维食品,推荐使用地中海饮食(MediterraneanDiet)、抗高血压饮食(DASHDiet);运动时要至少保证中强度以上的运动量,每周锻炼时间在分钟以上,最好每周5次、每次至少30分钟以上,以心肺锻炼及肌力锻炼效果最好;尽量保证减轻基础体重的5-10%以上、并维持。不推荐饥饿禁食、也不建议单一食品,因为不能长久坚持,而且可能造成其它重要营养素缺乏。

口服降糖药

如果一线治疗仍不能控制血糖,下一步医生会考虑加用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种类很多,作用机理不尽相同,有些降低胰岛素抵抗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些降低食欲或延缓食物在胃肠道吸收、有些刺激胰岛素分泌、有些通过增加血糖从肾脏排泄等来降低血糖。二甲双胍(Metformin)往往为首选,因为作用方式正好针对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理(胰岛素敏感性减低),而且价格便宜、长期疗效确实、而且临床经验丰富。二甲双胍开始服用时常会有明显消化道副作用,但绝大多数2周后开始减轻、4-6周后消失,请作好心里准备,不要随便停用二甲双胍。

若血糖在服用二甲双胍最大耐受剂量后仍不能控制,医生会加用第二类口服药或联合用药,第二类口服药根据个体情况有很多药物可供选择,其中两类新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及钠-糖共转蛋白2(SGLT2)抑制剂,因为可以独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及减轻体重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胰岛素(Insulin)治疗

若联合用药效果仍不理想或血糖水平太高,医生会建议加用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可经皮下或者静脉注射,降血糖效果最好。多数人对用胰岛素有畏惧心理,拒绝使用胰岛素,结果血糖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造成很多併发症,结果得不偿失。根据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胰岛素分为三类:

速效:有门冬/赖脯/赖谷胰岛素,一般5-15分钟开始起效,持续4-6小时。主要用在餐前使用,控制餐后血糖,或者血糖很高时紧急应用。

中效:有中性鱼精蛋白人胰岛素NPH,一般1-2小时开始起效,维持近12小时。常用于维持治疗,一天两次。

长效:有甘精及地特胰岛素,一般1.5-2小时开始起效,持续12-24小时,常作为基础胰岛素补充,用于维持治疗一天一次。

强调综合治疗

糖尿病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是心脑肾眼及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糖尿病的治疗不能单单盯着血糖控制上,需要采用综合治疗降低整体风险。糖尿病病人必须强调戒烟(详情见:橄榄树健康资讯:疾病指南(10)),血压要控制在/80mmHG以下(详情见:橄榄树健康资讯(13)疾病指南),坏胆固醇(LDL)应控制在mg/L(详情见:橄榄树健康资讯(14)疾病指南)。若出血风险低,也应考虑服用阿司匹林。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目前只能控制尚不能治愈,既使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也不要自己私自停药或减量。糖尿病治疗时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头晕、心慌、出汗、晕厥等症状,低血糖常发生在饥饿、体力消耗过大或用药过量时。多数情况下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需特别注意,要随身携带饼干、糖果或饮用果汁、糖水或牛奶进行自我救治。

糖尿病的监测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在不出现严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前提下,使血糖尽量接近正常。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的理想血糖控制标准为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餐前血糖水平70-mg/ml,餐后血糖水平小于mg/ml。对于老年人、脆性糖尿病病人、药物不能耐受者可以放宽治疗标准。

?糖尿病常无症状,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血糖进行监测。常见的监测方法有自测手指血糖,可以是空腹或在餐后,并加以记录,可以帮助医生调节用药及用药剂量。此外,还应该每4-6月去诊所抽血查糖化血红蛋白(A1C),因为A1C反应身体2-3月前身体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它不受当时饮食的影响,能较准确反应血糖控制的好坏,医生常常以此作为调整药物剂量或换药的根据。最近美国已经开始使用24小时实时监测血糖仪,主要用于那些使用胰岛素泵的病人或脆性糖尿病患者。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每年作双脚感觉神经敏感性测定、尿微球蛋白检查及眼底检查,及早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肾脏及眼底病变,并早期进行治疗。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发生与所谓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有关,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证实,通过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及药物治疗,可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维持胰腺的Beta细胞功能,来预防糖尿病、至少可以延迟糖尿病的发生。

生活行为方式干预(LifestyleIntervention)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约58%,美国的糖尿病预防试验(DiabetesPreventionProgram)观察了生活方式干预对例临界糖尿病人的预防效果,通过饮食减轻基础体重的7%,并每周进行至少2个半小时(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锻炼,发现生活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生率,只有14%,而控制组的糖尿病发生率有29%,因为效果显著,实验提前一年结束。以后又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预防糖尿病最为有效,主要包括减轻体重、饮食调整、增加运动,其中以体重减轻尤为重要,降低1公斤体重可能减少糖尿病发生率16%左右。

药物预防(PharmacologicalIntervention)如果高危人群通过生活行为干预没有达到预定效果或不能长期坚持,

也可以考虑药物预防。很多药物由于成本、副作用及安全性等问题而无法应用,目前临床建议用于预防的药物有二甲双胍(Metformin)、阿卡波糖(Acarbose)或利拉鲁肽(Liraglutid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由于可能加重水肿及心衰而不再推荐用于预防。二甲双胍因为成低、长期疗效肯定、严重副作用少为首选预防药物,其糖尿病预防效果达31%左右,而且观察15年后预防效果仍存在,尤其对A1C水平在6-6.4及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效果最明显。阿卡波糖/拜糖平对餐后血糖增高效果较好,但由于胃肠道副作用较少应用。近年来兴起的降糖减肥针剂如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可能对肥胖病人通过减轻体重对预防糖尿病有效,但价格昂贵、且长期安全性仍有待证实。

减肥手术(BaratricSurgery)对于严重肥胖者的糖尿病有肯定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少数可能被根治。

小结:糖尿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极大,必须足够重视。但糖尿病并不可怕。通过减轻体重、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可以预防或至少减慢糖尿病的发生。所有糖尿病人的一线治疗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加上药物治疗,尽早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为治疗目标。糖尿病要强调综合治疗、控制整体风险。如果你有糖尿病,请你记住ABC:(A)A1C糖化血红蛋白7以下;(B)BP血压控制在/80以下;(C)CholesterolLDL坏胆固醇以下。当然也别忘了戒烟!

橄榄树健康资讯:疾病指南(10)谢谢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qiaotrade.com/jzjj/6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