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纪念风湿免疫科疑难病诊断第5集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目前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在亚洲地区,每6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罹患关节炎。据估算,目前中国大陆的关节炎病人有1亿以上,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年9月,医院风湿免疫科王立、刘金晶、吴迪、吴婵媛医生共同主编的《风湿免疫科疑难病诊断(第5集)》,历经一年多的精心打磨,正式与读者见面了。

传承

医院《风湿免疫科疑难病诊断》系列丛书已经陆续出版了4集。

第1集,年出版,张文、李梦涛、冷晓梅主编

第2集,年出版,郑文洁、徐东、蒋颖、王迁、陈华主编

第3集,年出版,吴庆军、苏金梅、费允云主编

第4集,年出版,沈敏、王迁、李菁、赵丽丹主编

自从该系列丛书问世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风湿科医生及内科其他专科同道的欢迎和好评。然而,距第4集出版已历时7年,第5集迟迟未能面世,殊为憾事。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医院风湿免疫科曾小峰、张文主任的关怀下,由王立、刘金晶、吴迪、吴婵媛四名青年才俊毅然承担下来。四位主编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为本书的统筹规划、内容撰写、文字把关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努力确保本书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权威性。在他们看来,《风湿免疫科疑难病诊断》已经出版了4集,代表着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学术水准,在全国的内科医师、尤其是风湿免疫科医师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担任本书第5集的主编既是一种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本书的校样历经反复修改,其中凝聚着王立、刘金晶、吴迪、吴婵媛等医院风湿免疫科一大批广受好评的年轻专家的倾力奉献,也包含着风湿免疫科所有的临床医生的心血,高年资教授们更是承担了点评的工作。他们认真的、走心的、精炼的点评,成为这些病例总结的点睛之笔,也为读者们提供了思考和提高的空间。第5集主编:王立(左上)、刘金晶(右上)、吴迪(左下)、吴婵媛(右下)本书继承了前4集的基本体例结构,分成三个主要部分:临床病例分析(共25例)、循序渐进(共6例)和内科大查房及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共5例)。每一例都遵循基本的临床思维阐述临床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综述和病例讲解,特别适合于风湿免疫科医师的临床训练和疑难病例参考治疗。本集在既往病例报告的基础上,突出了新技术、新方法在风湿免疫科的应用,突显了MDT的适用性。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通读了全书,并专门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他说:“(这些病例)很多是我们曾经专业组查房一起热烈讨论过、然后一起床旁仔细查看过的。这些病例或跌宕起伏,或纷繁复杂,或疑难罕见,因此记忆犹新,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病例都是一篇鲜活的诊断治疗教程。每一个风湿免疫科医生的成长,都离不开这一例一例的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位病人,都是我们最尊敬的老师。”

纪念

今年正值医院风湿免疫科建科4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风湿病之父张乃峥先生百年诞辰。本书的出版适逢其时,成为献礼之作。年9月25日,医院风湿免疫科举办了隆重纪念的纪念活动。会上,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正式揭牌。张乃峥教授出生在20世纪上叶,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年后一直在医院工作,历任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教授。张乃峥教授将其毕生精力献给了医学事业,开创了我国风湿病学科。作为“中国风湿病学之父”,他以严谨、求实和创新的精神,高瞻远瞩地引领和推动了我国风湿病学事业的发展。张乃峥教授医院风湿免疫科由“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于年建科,以“科研为龙头,教学为基础,医疗为根本,平台是基石,资源是未来”为理念,历经近四十年发展,成为全国公认的“疑难危重风湿病诊治中心”。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医院排名榜”风湿专科中连续10年蝉联榜首,《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连续7年专科第一名。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在本书序言中也深情地写道:“时值医院风湿免疫科建科40周年之际,谨以此书献给我们风湿免疫科的缔造者‘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也献给为我们科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前辈董怡教授、蒋明教授、唐福林教授、于孟学教授、宋琴芳教授等老专家。未来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我国风湿免疫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作者:顾良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qiaotrade.com/jzdy/5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