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地区出现,育肥猪以高热、喘、皮肤变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并且死亡率高。
临床症状:育肥猪发病后体温41℃—42℃,精神沉郁,挤堆,不食,喘。发病3天后皮肤发绀,严重者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双耳变紫,24小时内死亡。
疾病分析:
1、蓝耳病:发烧、皮肤发红,特别是耳部出现青色淤血,同时也会出现腹泻等症状。高致病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死亡率、高发热、嗜睡、厌食、咳嗽、呼吸困难、跛行、青紫/发蓝(耳朵、四肢和会阴)。尸体解剖能够发现包括肺部病变(间质性肺炎)和淋巴器官(胸腺萎缩、淋巴结肿大和出血)以及肾脏瘀斑出血等症状。
2、副猪嗜血杆菌:猪发热到40-41.5度,采食量下降,猪反应慢,呼吸困难,咳嗽喘气,猪背毛扎乱,背部有针状出血点,耳朵发紫,腹部有蓝紫色斑点,急性的发病3天后出现死亡,猪可能出现划水状。剖检: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脏长满绒毛称为“绒毛心)、纤维素性胸膜炎和纤维素性腹膜炎,胸腔和腹腔有积液。
3、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废食。后期心衰,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呼吸极度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坐式,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病猪于出现症状后24~36h内死亡。剖检:肺炎区出现纤维素性物质附于表面,肺出血、间质增宽。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粘液及粘膜渗出物。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炎蔓延至整个肺脏,使肺和胸膜粘连。常伴发心包炎,肝、脾肿大,色变暗。
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质量:保证猪舍温度避免天气突变、昼夜温差大等造成的应激;注意通风换气,避免猪舍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大刺激呼吸道粘膜;严格消毒,减少空气中病原物生物总量。
2、防控方案:金独清4公斤+20%替米考星1公斤+20%磺胺间甲氧嘧啶1公斤+小苏打8斤,拌斤饲料,连喂7天。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