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11.html十万个小妙招我是你的生活贴心小棉袄~
小编在『不神医堂』的知乎专栏上看到了这篇文章。后台运营是一对夫妻,丈夫是临床医生,妻子是新闻编辑。
有一天,他们的父亲突发心梗,丈夫不在场,虽然一直在做医学科普,但妻子还是犯了不少错误。她觉得,把这些“错误”写出来,对普通人的意义很大。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上上周六,我爸心梗了。
做了这么久医学科普,我自认为对心梗这个人类头号杀手并不陌生。但真的遇到了,与它真刀真枪怼起来,才发现自己几乎是一无所知。在心梗面前,任何一步都有可能走错,而走错一步,你就可能抱憾终生。
现在,我爸的状态已经稳定,我的心情也已经平静。我决定以患者家属的视角,把这次经历的所有经验和教训写下来,分享给我的同龄人,希望你永远不会用到它们。
我爸和我不住一起,但离得很近。上周六上午10点,我爸来家里看我闺女,坐着闲聊。
他说:“今天感觉腮帮子疼。”
我说:“你昨天吃肉吃多了,嚼得吧?”
他说:“人家说心梗就会腮帮子疼。”
我说:“你少吓唬人。”
之后,我爸就离开我家去超市买东西了。
又过了半小时,我接到我爸的“我不舒服,你来一下吧。”
1教训一: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为这件事而自责。我爸这样一个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突发腮帮子疼这样一个心梗疑似症状,我却没有重视起来。
除了心绞痛、心律不齐这样一目了然的症状,心梗发作还可能以一些意想不到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
牙床疼痛
肩膀酸痛
烦躁不安
胃痛、胃胀、呕吐
出汗
我狂奔到我爸家,他已经躺在床上了。他告诉我,走到超市门口时,他突然出了一身冷汗。他马上意识到不对劲,赶紧回家躺下,然后给我打电话。
我一摸,他的汗已经把上衣全部湿透了。此时,他除了腮帮子疼,还有肩膀疼、打饱嗝、烦躁的症状。我们做出第一个判断: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
我妈在出差,呆福在基层,此时家里就我一个人。我马上给呆福打电话,他不是心内科专业,但也马上判断是心脏问题,但不确定是暂时的心肌缺血,还是心梗。他告诉我,不管怎么样,先吃药,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
我爸告诉我,他已经吃了速效救心丸,但家里没有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我马上跑出去买。
2教训二:
有中老年人的家庭,家中一定要常备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而且要注意保质期,到期更换。
药买回来后,3片(mg)阿司匹林咬碎吞服,1片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根据呆福的指示,5分钟后,症状没有缓解,又含服一片硝酸甘油。再过5分钟,症状还没缓解,又含服一片,达到最大剂量。
3教训三:
呆福告诉我的,是心梗急救的通常用药方式。然而,后来我们才知道,我爸的心梗发生在右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脏下壁,这个部位的心梗,硝酸甘油要慎用。
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对抗心梗的机制完全不同。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的,防止血栓的进一步扩大;而硝酸甘油则用于扩张血管,恢复心脏血流灌注。
当心梗发生在右冠时,患者血压往往会降低,如果再服用硝酸甘油扩张血管,血压会进一步降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而阿司匹林则是万金油,任何部位的心梗都可以吃。
因此,医生建议我,心梗后的用药是这样的:
马上咬碎吞服mg阿司匹林,之后测血压,如果患者血压比平时低,就不能吃硝酸甘油,如果和平时差不多,就可以含服。
吃完药后,我爸感觉略好,但烦躁不愿说话,想安静躺着。我就退了出来,继续给呆福打电话。
呆福告诉我,指南上说,出现这些症状,医院。但爸的情况看起来不太严重,吃药后也有好转,可能是一过性的心肌缺血。可以考虑在家观察,但要保证绝对卧床。我和我爸的想法也是这样,而且那天周六,我们怕心内科不上班,医院也白跑。
之后,我给我来北京办事的两位叔叔打了电话,他们很快赶了过来,医院,于是我们做出了一个折衷的决定——医院P医院做个心电图。
怎么去P医院呢?就隔一条马路,叫救护车或者打车都有点矫情,于是我们决定……走过去……
4教训四:
呆福因为这件事把我好好骂了一顿:“啥叫绝对卧床?绝对卧床的意思是:绝!对!卧!床!不能坐起来,不能溜达,更不能上街!这样分分钟加剧心梗,前一秒没事后一秒可能就倒下了,爸能走过去完全是撞大运!”
不知道多少人跟我一样,从没打过急救电话,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该打,总觉得要特别严重才可以。其实症状不严重,不代表病情不紧急,所以别怕矫情,该打就打。
另外,医院确实很多专家门诊不上班,但急诊一定是上班的,各科也都有值班医生,不可能出现患者等着救命医生不上班的情况。
到了P医院急诊,护士量了血压,/50,要知道我爸平时有高血压,这么低绝对不正常。之后做了心电图拿给医生看,医生马上震惊了:“哎呀你这是心梗啊,怎么还坐着,赶紧躺下!”
这时我们才真正懵逼了:之前大家虽然考虑过心梗的可能,但看我爸的样子确实不严重,跟我们设想的心梗发作完全不同,因此大家都觉得是心肌缺血,来医院只是为了保险起见,没想到真是心梗!
5教训五:
心梗发作初期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忽视了,可能会二次发作,到时就失去了抢救的时间。
其实十几年前,我爷爷就是心梗过世,他的初期症状就是肩膀不舒服,大家都没太在意,后来医院,最后没救过来。
我爸躺下后,输上液,医生开始问我病史。
“有冠心病吗?”
“呃,好像没有吧……”
“有糖尿病吗?”
“呃,餐后血糖高,好像没有确定糖尿病吧……”
“有高血压吗?”
“有!这个确定!”
“高血压几年了?”
“呃……好几年了……”
“平时吃什么药?”
“呃,降压药?降糖药?……”
6教训六:
赶紧打电话给父母,问病史,问用药,拿小本本记下来!背会!
P医院医生跟我说:“你爸这种情况,肯定是要做支架了。医院做,医院?医院。”
我说:“好好好,大医院。”
医生说:“那就打或转院吧。”
于是,我拨出了生平第一次,告知病情、所在地、医院,结果告诉我:附近没车,先试试,不行再打。
我心急火燎地打了,把刚才内容重复一遍,最后人家问我手机号,我想了半天竟然说不出来!最后说出来一个竟然是错的!然后又重新说了一遍!
7教训七:
是的,我当时是懵逼状态,平时倒背如流的手机号,此时竟然说不出来了。大家不要学我,打急救电话时要冷静,深呼吸,保证说对重要信息。
然后就是心急如焚地等待。到了后,医院,我说去三甲S医院,他很犹豫,问我:“联系好了吗?有床位吗?”我心想果然跟网上说得一样!绝对不能落入圈套!于是我义正言辞地说:“联系好了,有床位,医生等着呢!”
1心得一:
根据网上的描述和我的经历,会怂恿病人去跟医院就诊,我不知道是不是也这样。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大家在叫救护车前最好医院,如果病人情况危急,分分钟要命,那就别想了,医院先救命。
如果还有时间,那就选一个病情对应科医院。医院水平高,那就医院。
最重要的是,医院后,一定要立场坚定,别听他们说没床位就动摇,对于心梗这样的危重病情,医院的急诊都有绿色通道,不可能不收。
生平第一次坐救护车,虽然人不靠谱,但车还是很快的。路上的车都会给我们让路,让我感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
到了S医院急诊科,总算见识了急诊医生的忙碌,每个人不是在跑就是在吼,真的是在和死神争分夺秒。我被年轻的急诊二线像孙子一样吼来吼去:去挂号!快点!怎么这么慢!这儿签字!还有这儿!这儿!这儿!没时间跟你解释了赶紧签!
虽然被吼,但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人家是为了救我爸的命才这么着急的,而且当时仍在懵逼的我,如果不是这么吼,根本什么都做不了。
很快,我爸被推进了心内科导管室,一个多小时,放了两个支架。
后来,医生告诉我,我爸的右冠动脉已经95%堵死,好在送医及时,放支架后大部分心肌功能得以恢复,但仍有一小块心肌发生坏死。
2心得二:
心梗发生后6小时,是黄金抢救期。在这个时间内及时抢救,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心肌功能。我们虽然前面犯下了那么多的错误,但好在没有超过6小时,还是幸运的。
因为这件事,我听说了好多令人痛心的例子,都是在心梗初期没有重视,想着大概是累了睡一觉就好了,结果错过了治疗时机酿成悲剧。每次听到这些例子,我都一阵阵后怕。
虽然心梗发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但据我爸说,患者本人还是能感觉到不同的。只是很多人觉得不严重忍忍就过去了,所以没有太在意。
所以说,太能忍不是好事。
经过一周的住院检查,现在我爸恢复良好,已经出院了。
心肌梗塞病人约70%有先兆症状,而出现的情况可能有很多,别把这些当小事,一定要重视相关情况,尤其是中老年和心脏病患者,才能在初期得到有效的缓解治疗。
需要注意的情况有:
1.夜间或休息时胸痛。
2.心绞痛症状加重,胸痛次数比以前频繁、程度越来越重、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3.无明显诱因的胸痛,并伴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时。
4.突然的心慌憋闷,或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或症状加重,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5.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有可能出现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情况,也要加以重视。
错误二
自己吃药,差点酿成大错
心梗的常用药是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但是不同部位的心梗用药需求并不一样。不是专科医生的话不要乱听。
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对抗心梗的机制不同: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硝酸甘油:扩张血管,恢复心脏血流灌注。
当心梗发生在右冠时,患者血压往往会降低,如果再服用硝酸甘油扩张血管,血压会进一步降低,甚至可能会致命。
错误三
凭感觉判断,自以为不严重
急救电话并不是一定要非常严重才需要打,症状不严重,不代表病情不紧急,别怕矫情,该打就打。
即使医院确实很多专家门诊不上班,但急诊一定是上班的,各科也都有值班医生。
心梗发作初期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忽视了,可能会二次发作,就失去了抢救的时间。
错误四
不了解病史
病史和用药情况一定记下来,这样方便医生迅速了解你的情况,尽快地实施治疗,而不因为其他病史或身体问题造成困难。
错误五
打急救电话时太紧张
大家打急救电话时要冷静,保证说对重要信息,以免耽误急救时间。
说清楚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或简单告知对方是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性别、发生了什么状况(昏迷、呕吐、流血、有没有呼吸心跳等);
说清楚位置。给清详细地址即可,如「XX区XX路X弄X号X室」,如果对方不清楚,可以告知附近的标志性建筑,比如大型的XX商场旁、著名的纪念碑旁、XX酒店旁等。
只有了解老年常见病和应对措施,了解家人的健康状况,才能让我们免于事后的抱憾终生。
人民群众不禁扪心自问: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边,我能做什么?
问得好,小编这就告诉你,你能做什么。
明天会来,意外也会来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因急性心梗(AMI)而逝的名字历历在目:医院心外科医生、开国元帅之子、“春雨医生”创始人、中国女排前国手、知名音乐人……很遗憾,他们都被这一杀手夺去了生命。
正如那句“名言”说的那样:明天和意外,我们不知道谁会先来。但明天和意外,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这是因为心梗的抢救需要闯过三道关卡:患者自己、急救运送、医院救治。
患者暂且按下不表,急救运送方面,越来越壮大的人群已经认识到首次医疗接触(FMC)这一概念在心梗抢救中至关重要的意义:再灌注治疗的提前,意味着预后的好转。当然,这需要包括医护人员、医院和急救中心等全方面的配合,而我国正在逐步完善这一过程,从院前即启动抢救,尽可能缩短从FMC到球囊扩张的时间,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话不是我说的,不信,请看视频:
正如视频中演绎的那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年公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明确指出,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立即给予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血液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同时尽快再灌注治疗,也就是开通血管。
虽然目前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比例较高,但溶栓治疗有着快速、简便的特点,在不具备PCI医院,或因各种原因耽搁(即首次医疗接触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而言,溶栓治疗仍是较好的选择。
毕竟,STEMI患者的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图2:指南规定的STEMI患者急救流程
值得期待的是,在即将召开的第67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上,即将有溶栓领域的重磅研究发表,该研究主要评估的是替格瑞洛用于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或许可以填补STEMI患者双抗治疗的一块空白,让我们拭目以待!
抗栓药物的学问,记好了能救命!接下来是本文的重点,各位同学请记好考点。毕竟,医院的处理手段大多时候受限于设备,但药怎么吃,取决于自己。
1.常春藤“阿司匹林”
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领军人物,界哥私下里称其为“不老神药”,因为随着研究的深入,阿司匹林越来越多的功能正在被挖掘出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度娘。
阿司匹林有多神呢?指南建议,所有无禁忌证的STEMI患者均应立即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mg,继以75~mg/d长期维持。
2.后起之秀P2Y12受体阻滞剂
P2Y12受体阻滞剂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通过干扰血小板的活化完成使命,虽较阿司匹林年轻,但辣椒毕竟还是小的辣。
指南建议,STEMI直接PCI、特别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应给予负荷剂量替格瑞洛mg,继以90mgbid至少12个月,达到抗血小板治疗的目的。
图3:当前可用的支架包括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和可吸收支架等
当然了,现在万事万物讲究一个合作创新,咱们也不能挑拨离间不是。
阿司匹林和P2Y12受体阻滞剂这一老一小,在年的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颁布的关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阿司匹林P2Y12受体阻滞剂)指南[2]中风光无限。指南推荐,支架植入术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DAPT治疗和单纯ACS患者,可用替格瑞洛代替氯吡格雷。若患者出血风险不高,且无出血并发症,DAPT的治疗持续时间推荐>12个月。
那么,长时间P2Y12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究竟可以带来哪些获益?
直接作用于P2Y12受体、无需代谢激活的替格瑞洛,已被证实可以比氯吡格雷更显著地降低ACS患者12个月心血管死亡率,且未增加出血风险。多项权威指南I类推荐替格瑞洛用于各类ACS患者,更有力地拯救每一位患者的明天。
3.硝酸甘油:告辞
至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硝酸甘油,别误会,术业有专攻,人家不吃心梗这碗饭。
舌下含服的硝酸甘油的确是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它的作用包括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等。但需要强调的是,硝酸甘油不是心梗的救命药,若应用不当反而会延误STEMI救治!
总结疗效与安全性是衡量药物作用的永恒主题,在心梗救治方面,该问题尤其重要。
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STEMI管理指南[3]和冠心病DAPT指南[4]中,替格瑞洛也被作为I类推荐(A级证据)“荣登舞台”,这是因为替格瑞洛不仅可快速发挥作用、改善心肌灌注,而且不增加主要出血风险,长期治疗安全性良好。
当然,除了医学手段外,STEMI患者的二级预防与康复治疗也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患者的配合,携手同心,一同闯过这性命攸关的“三道关卡”。
《心脑血管患者安全过冬手册》
手册针对人群:
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或者有吸烟、肥胖、心血管家族病史,即使您未过半百,都应该看看医馆君整理的10点提醒
1.坚持服药,保持心情愉快
冬天因为室内外温度变化、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血压容易波动;一些老年人会发现,与夏天同样剂量的降压药,在秋冬季节效果不好了。所以,冬天要做好血压监测,出现血压升高,或者有头晕、头痛、胸闷等不适时,及时就诊。
2.早上起床慢中求稳
冬天早上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一方面早上气温低,血管容易收缩,另一方面是,突然间体位的变化,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老年人调节能力差,更容易发生体位高血压。
早上起床,记住三个半分中: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又坐半分钟,这样可以把风险大大降低。
下床后,慢慢站起来,走路慢一点。这是老年人预防突发事件最好的方法。
3、上厕所,别屏气用力
上厕所,哼哧一下太用力,会使血压和腹腔内压力瞬间增高,引起脑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等问题。不妨饭后走个半小时,平时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提高肠道蠕动功能,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如果这些方法不行,建议到肛肠科、消化科等相关科室就诊。
4.打麻将打牌,多喝水,多站起来走走
过年聚会,不少人喜欢打麻将玩牌,久坐不动,加上冬天喝水相对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牌瘾再大,也别舍不得喝水、舍不得上厕所的时间。坐着的时候,绷绷脚尖,做踩刹车的动作,让下肢活动起来。
5.别劝人多吃点
元旦、新年接连到来,聚餐的机会增加。本来天寒地冻,脑血管负荷就大,这时候各种高脂高热量食物轮番上阵,如果再加上酒,高危人群发生意外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啊,过年吃饭别劝人多吃,少给人让菜让酒,不合时宜地“驳个面子”,未尝不可。
6.泡温泉,不要太贪心
泡温泉时身体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扩张,容易导致心跳加快、脑供血不足。有基础疾病的人,冬天想要泡温泉,最好先咨询医生。另外,泡温泉时最好也注意这几点:
首先控制时间,等适应后慢慢延长,一般建议每次不好超过20分钟,泡一阵上去坐一会儿。起身时谨慎缓慢,避免一下子改变姿势突然头晕。
控制水温,从低温开始泡,过高的水温会增加心脏负担,不要选择太烫的温泉。入浴时,从脚到腰再到身体,水深不过胸。
泡温泉时会消耗大量水分,要不时地喝水补充水分;另外请避免空腹、饭后、酒后泡温泉。
7.趁天晴多晒晒太阳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左心室肥厚)相关,而且与心肌梗死、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明显相关。
阳光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不过需要正午时分的阳光。天气适宜的时候,吃过中饭去外面走走。
8、雾霾天,减少外出
冬天雾霾频频。雾霾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可以造成多系统器官损伤,对心脑系统的危害尤其大。
很多研究已经证实,PM2.5等污染物,会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激发血液炎症反应,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引发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PM2.5会明显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所以,雾霾天最好减少外出,非外出不可,请戴上防雾霾口罩;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购买空气净化器。
9.预防呼吸道感染
秋冬天,也是各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发期。感染后,肺的工作能力受到影响,心脏负担相应加重,也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现。
所以,保护心脏,预防呼吸道感染也很要紧,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冬天少去人多的地方,注意清洁卫生,必要时可以注射流感疫苗。
10.记住心梗、脑梗发作时的症状
有专家曾对一万多例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发现心梗发作有以下症状:
男性:67%会出现持续胸痛,70%会出现大汗淋漓;
女性:一般会出现放射痛、后背痛、恶心呕吐;
老人和糖尿病患者:在心梗发作时可能只表现为胸闷气促,而胸痛却不明显,但是有明显的出汗症状,也要引起注意。
判断是否中风,记住这个单词:FAST:F即face(脸),中风病人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也无法正常露出微笑;A即arm(手脚),是否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可以通过让病人举起双手来判断;S即speech(言语),请病人重复说一句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T,即time(时间),确定病人的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病人具体情况。还有一句朗朗上口的中风口诀,大家可以记一下:“言语含糊嘴角歪,医院。”/每日好货分享/
都是大牌原单货原厂货海关货
分享给你们性价比最高的
大牌好货
扫码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