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冷天气持续
常说北方御寒靠暖气,南方过冬靠神器!
不少人除了空调,在办公室里还要加个电暖气烘手烘脚,整个人备感干燥,早上起床时口干舌燥、嗓子疼,或是身上燥热,皮肤干痒,眼睛也发干。
不少人也是捧着热水杯一边取暖一边疑惑:为什么喝了那么多水,还是觉得干燥?
你真的喝够水了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成年人每天要喝毫升至毫升的水。如果空气过于干燥,则还要增加水量。如果没喝够这个量,就喝够了再来说干燥。
但是,不少人觉得,喝水根本解决不了干燥的问题,也不能让皮肤和眼睛感觉更加滋润。这时候就要分一分情况,看看干燥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疾病也可能造成身体干燥,如果口干不能缓解,尤其症状超过三个月的,医院作全面检查。)
如果身体干燥只是因为水分不足,那么可先审视一下,自己补水的方式是否出了问题。
1.可能是水分流失得太快了
面对干燥的环境,喝纯水的补水效果往往不够好,因为它会很快地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中,然后从肾脏排出去,滋润咽喉和消化道粘膜的时间很短。
相比而言,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比如糖、淀粉、各种植物胶质)的水就要好得多。碳水化合物能吸附很多水分子,延缓水分的吸收速度,阻止它们很快地被排泄掉。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使消化道粘膜感觉滋润。
试试淡蜂蜜水、水果
在小分子糖当中,以果糖的吸湿效果是最好的。蜂蜜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有利解渴的食材,主要是因为它富含果糖。果糖对水分的亲合程度远远高于葡萄糖和蔗糖(白糖)。不过别忘记,蜂蜜含糖达70%以上,也在限糖之列,每天最好不要超过30克(约2满汤匙)。
水果中也含有不少果糖,比如葡萄、梨、香蕉、柿子、西瓜等等都富含果糖。
值得一提的是,天然食物的细胞结构,也能阻留住不少的水分,让它们慢慢释放出来。比如吃苹果时虽然能咀嚼出一些果汁,但大部分水分还留在嚼碎的果粒中,随着消化慢慢释放出来。所以,吃苹果比喝苹果汁更有利于长时间利用其中的水分。
汤羹润一润
一些亲水化合物也能吸引大量水分子。比如淀粉、蛋白质、植物胶等,它们能带着水分子入胃肠,缓慢地释放,被身体利用。
比如稀的小米粥汤、糙米汤、豆汤或稀豆浆,又比如银耳羹、桃胶羹之类。这些粘稠的汤羹可以让水分长时间贴在粘膜上,让嗓子和消化道都感觉更滋润。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也有利于减少皮肤的干燥感。
2.干燥也可能是饮食不当引起的
冬天里,也可能因为吃辛辣、浓咸、干燥的食物过多,增加了水分消耗。
吃得太咸
用盐腌制食品会出水,其实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如果菜肴口味太重,或者摄入含钠食物过多,盐进入血管之后,就会升高血液的渗透压,组织中的水分子会被它所吸引,进入血管,组织中的水分则会减少,而盐离开身体的时候也要带走大量的水分,让人体更为干燥。
吃辣过多
辣椒虽然不会增加人体血液的渗透压,却会使皮肤血液循环加快,身体发热,出汗增加。这样同样会损失人体水分。
吃得太干
炒货之类食物,比如油炸花生米、炒葵花籽、各种烤制坚果,因为经过高温加工去掉水分,形成非常干燥的状态。其中所含的蛋白质又是亲水物质,它们非常渴求把加工中失去的水分抢回来。所以,这些食物一进口腔,口腔、咽喉粘膜中的水分就会被夺走,使人们咽喉和口腔变得干燥。
3.干燥也可能是维生素A不足所致
因为维生素A是上皮组织的合成和修复所必需,如果它严重不足,皮肤和粘膜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表面所分泌的粘液和皮脂减少,粘膜免疫功能也会下降。
如果皮肤特别干燥,用指甲一划就明显出现白线,角质脱落,眼睛经常发干,夜里看东西也不如以前清楚,不妨考虑一下自己是否缺乏维生素A了。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存在于肝脏、肾脏、高脂肪海鱼、蛋黄和奶油当中。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也能在人体中转化成维生素A,不过只有橙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才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比如胡萝卜、南瓜、红心甘薯,以及菠菜、芥蓝、甘薯叶等叶子绿得发黑的绿叶蔬菜。
只要把以上蔬菜煮熟,和其他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就可以吸收胡萝卜素了。而如果已经发生了眼睛干燥的情况,在食补的同时,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A胶囊或者鱼肝油。
4.干燥也可能是疲劳引起
很多人都有体会,如果经常熬夜,身上会感觉烦热,皮肤和眼睛也觉得特别干涩。
这可能是因为,人体本来应当在夜间入眠,体温降低,但如果处在熬夜状态,体温就要继续升高,增加了身体水分的损失。而且,熬夜使皮肤和粘膜的及时修复和更新受到影响,保水性也会下降。
而过多使用电视、电脑、手机这些光线强度变换强烈的电器,也会过度消耗人体的维生素A,而维生素A的典型缺乏症就是夜盲症和干眼病。
除了熬夜,消化吸收功能差、肾脏功能差、体温异常升高等很多问题可能都对身体的保水性产生影响。
最后,来说说冬季关于补水的几个常见生活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1
●
口渴了才喝水
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你的身体至少已经流失了1%的水分。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饮水时少量多次才是最合适的。
2
●
面膜敷得太久
有些人敷面膜时感觉上面还有水分舍不得丢弃,总想敷久一点,其实除了睡眠面膜可以过夜使用外,其他保湿类面膜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敷太久只会让水分都蒸发掉,还可能会反过来吸收皮肤上的水分。取下面膜后,应立即涂抹乳液锁水。
值得提醒的是,膏状面膜涂在脸上时间太长也会使皮肤无法呼吸,可能会导致长痘。冬季最好使用成分单纯的保湿面膜,每周敷一两次即可。
3
●
洗澡时间太长
沐浴的确能加速血液循环,但有些人为了暖身,一洗就是半小时以上。但是,如果水温过高、泡澡时间过长,会使皮肤表面的天然脂物溶解,让水分更容易挥发。
建议水温最好在37摄氏度以内,泡澡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还有,当身上的水未全干时抹上润肤乳,锁水的效果更好,水润会更持久。
4
●
护肤品放冰箱
为了补水保湿的同时给肌肤更清凉的感受,很多人会把护肤品放在冰箱里。护肤品的最佳保存温度在5℃—25℃之间。但如果冰镇后仍存放在常温下,冷热交换会产生酯化现象,会让补水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你有什么缓解冬季干燥的妙方,
欢迎留言跟大家一起分享哦。
来源:健康有约、广州日报、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家庭医生在线、人民网科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