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目前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万、冠心病患者1万。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血脂异常达到40.4%,均呈现上升趋势。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
一、行动目标:
到年和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7/10万及以下和.7/10万及以下;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分别不低于55%和6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不低于60%和70%;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持续提高;医院卒中中心均开展静脉溶栓技术;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不低于27%和5%;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6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村卫生室提供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分别达到70%和80%;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取得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分别提高到1%及以上和%及以上。
提倡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二、行动对个人的要求:
学习掌握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初期正确的自救措施及紧急就医指导。
三、医学科普知识
1、卒中概况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超过万,死亡率为20%~0%,而且每年增长速率高达8.7%。脑卒中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城乡居民致残和死亡的首要病因,且脑卒中存活病人中绝大部分都留有后遗症,约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据相关统计,在我国每15秒钟就有1个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占卒中的70%以上,发病率男性89.6-14/10万,女性76.7-.2/10万,脑卒中极高的死亡率、致残率,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和家庭社会负担。2、中国卒中中心的定义和特点
卒中中心是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急诊、重症、康复、护理、医技等医疗资源,实现对卒中特别是急性期卒中进行高效、规范救治的相对独立的诊疗单元,是卒中救治的质量控制和组织管理模式。
中国的卒中中心建设不是以神经内科为主体的卒中单元的扩大版,更不是神经内、外科与相关学科简单机械地“物理拼凑”,医院政策支持和院领导行政协调下,将全院脑血管病相关优质医疗资源整合,建立起一个包含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随访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相对独立的学科联合体系,突出通过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实现院前与院内的无缝对接,打破院内各学科的壁垒,优化卒中救治流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体系内各部门、各专业的“化学融合”。
2、卒中中心建设
年,要在全国完成60%以上县(市)、80%以上市(地、州)、%省(区、市)至少1家符合要求的卒中中心的建设。构建成覆盖全国的“高级示范卒中中心”10余家,“高级卒中中心”00-家,“卒中防治中心”0家的脑卒中分级救治与区域协作网络体系。有了这些卒中中心,设施设备技术都有了,如何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老百姓的卒中意识,尽快尽早到卒中中心救治。
、卒中绿色通道标识
为推进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工作,提高患者对脑血管病急救的认知和辨识,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特设计了“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标识。
4、卒中典型表现与救助(FAST)
如何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呢?提醒大家:如果出现感觉一侧面部无力,微笑两边脸不对称,即face(脸);双手举起时感觉一只手没有力气或根本无法抬起,即arm(手);说话困难、言语含糊不清或不能理解他人的话语,即speech(言语)。这些都可能是脑卒中的征兆,应立即拨打医院,即time(时间)。立即就医很重要,抢救脑卒中的最佳时机常常在等待症状是否会减轻或等待家人到达的过程中错过,而造成终生遗憾。病人及家属应立即查看时间,了解症状开始出现的时间,这对于医生采取何种急救措施非常重要。感谢大家的支持,阅读并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期待更多的人了解医学科普知识,做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