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猕猴桃黄化病在各地普遍发生,造成严重危害,已成为生产中最常见的重要病害。尤其地下水位较高的湿地,发病率较高,发病株率占到栽培总株数的0%左右。发生黄叶病的猕猴桃,除叶脉为淡绿色外,其余部分发黄失绿,叶片小,树势衰弱。严重时叶片发白,外缘卷缩枯焦,果实外皮黄化,果肉切开呈白色,丧失食用价值。长时间发病还会引起整株树干枯死亡。
一、发病原因:
1、不同地势发病情况
不同地势猕猴桃园发病情况由重到轻依次为:河滩下湿地→川道→河谷阶地→浅山丘陵区→塬区。
、不同品种发病情况
目前猕猴桃栽植品种主要有秦美、海沃德、徐香、金香、红阳等,不同品种黄化病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差异较大,以秦美品种发病最重,其次为徐香,金香、海沃德、红阳均发病较轻。
3、不同挂果量(产量)与黄化病发病关系
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挂果量连年大、挂果较早、挂果历史越长的果园发病较重,反之则轻。
4、使用猕猴桃膨大剂与黄化病发病的关系
由于市场作用和眼前利益影响,果农在猕猴桃生产中为了追求个大、产量高、销售快。广泛使用膨大剂,严重影响了猕猴桃品质,加重了树体负担,缩短了树体寿命,直接导致黄化病连年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