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鱼病防治常识

还没   一、肠炎病   危害鱼群:草鱼、鲤鱼、罗非鱼,鲢、鳙少量出现。   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淡黄色或血脓液体从肛门流出,剖开鱼腹部,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则前肠或者后肠呈现红色,重者全肠呈紫红色,肠内一般无食,充满淡黄色粘液或血脓,病鱼体色发黑,丧失食欲,行动缓慢,离群独游。   预防:1、加强饲养上的管理,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平时把鱼吃剩的草秆残渣捞干净。2、鱼种放养前用10ppm漂白粉浸洗20-30分钟,发病季节每隔半月全池泼洒漂白粉一次1ppm.   治疗:1、每公斤饲料加 25克 掏碎的大蒜和 克 食盐每天投喂2次。2、用 50克 肠炎灵鱼用药配料一天喂2次,3天一疗程。   二、水霉病。   危害鱼群:一般来说只要有伤口的鱼群都有可能患上水霉病。   症状:肤霉的动孢子潜入鱼体的伤口,吸收养分,迅速的成长为菌丝,菌丝的一端伸入肌肉,蔓延扩展,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的棉絮状物,由于菌丝与鱼体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鱼体组织坏死,同时随着菌丝的日增,鱼体负担过重,造成游动失常,食欲丧失,日夜消瘦而死。   预防:1、鱼池用生石灰消毒清塘,拉网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2、尽量避免用受过伤的亲鱼繁殖。   治疗:1、每立方米水用 0.4公斤 食盐和 0.4公斤 小苏打混合液全池泼洒。2、每亩用菖蒲5公斤,食盐3公斤,人尿20公斤混合全池泼洒。3、福尔马林0.5ppm全池泼洒。   三、烂鳃病   病因:细菌性烂鳃病分为两种类型:分别由柱形粒黏菌和柱形纤维黏菌引起。   症状:鱼体发黑,呼吸困难而浮游于水面,鳃部肿胀,色淡呈严重贫血状。有急性感染时呈紫红色,多黏液、污物、菌斑、鳃部腐烂,但一般不到缺损时,病鱼即死亡。   流行:在密度较大的养殖水体中罗非鱼容易患烂鳃病,使鱼死亡。   预防:1.及时排放污水,换注新水,有条件的可适当提高水温。静水保持可用EM(有效微生物菌群)全池泼洒,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与感染。2.全池泼洒生石灰,使池水成2.3 -3.0克 /立方米的浓度。   治疗:1.全池泼洒氯制剂,如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 0.3克 /立方米或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精) 0.5克 /立方米连续治疗3天为一疗程。2.全池泼洒高锰酸钾,使池水成2.3 -3.0克 /立方米的浓度。3.全池泼洒福尔马林,使池水成 30克 /立方米的浓度。

源于:水产养殖圈

#年执业兽医考试培训班已招生#(课程分为全科类/水生类)

水生执业兽医考试培训联系方式:

手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qiaotrade.com/jzjj/7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