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易致并发症

72岁的黄大妈家住宜城街道,患有冠心病4年多,长期服用药物,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几年黄大妈却开始消化系统不适,频繁出入消化内科。那么,心脑血管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到底有何关联呢?还有哪些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为此,宜兴日报社记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医师史汇江为大家解惑。

用药易误伤胃肠道

家住新街街道的周大爷患有轻微血栓、轻微脑出血,服用药物2年多,病情控制良好。今年11月初,周大爷的子女发现他身体渐渐消瘦,吃的东西变少,还经常捂着肚子说不太舒服。后经治疗发现,周大爷的肠胃黏膜损伤,且与长期服用心脑血管药物有关。

史汇江说,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这些药物都会对胃肠道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损伤。刚开始的小剂量、短期用药可能影响不明显,但长期用药就会造成明显的影响,轻者导致黏膜损伤,重者可发展成溃疡,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从临床来看,由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占所有消化道出血的10%~15%。

“除了药物,心脑血管疾病本身也会对胃肠道产生影响。”史汇江说,以糖尿病为例,研究表明,胃的运动、排空受血糖浓度的影响,即血糖增高可以抑制胃排空速度,尤其是当进食固体时,胃排空延缓又使血糖浓度不易控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或造成肝脏损伤

肝脏的代谢是其重要性的表现之一,作用是将人体内的物质进行代谢。肝脏每天生产出大量疏通血管的物质,就像扫垃圾的清洁队,将血管壁上的垃圾清除,保持血管的畅通。史汇江解释,在肝脏正常、正常服药的情况下,能够胜任对药物的代谢任务,但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肺心病等,很容易损伤肝脏,引起肝脏淤血,在这种情况下长期服药就容易造成或加重肝损伤。

家住和桥镇65岁的赵大爷就因长时间服用心脑血管药物出现了黄疸,导致原本健康的肝脏受损。“这并不是个例。”史汇江建议,患者要时刻警惕,开始服用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一个月内查一下肝功能,特殊情况下,一周之内就要检查,如果出现肝功能损害,要及时停药或换药。如果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可能是急性肝损伤,需及时住院治疗。

科室联合安全用药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保护消化系统?史汇江说,目前,在消化界和心脑血管界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通过科室联合,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又最大限度地减少消化系统并发症。也就是说,患者在服用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前,最好咨询消化科医生。

史汇江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胃肠道并发症,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观察患者是否有消化道疾病或消化道疾病家族史。为了预防消化道出血,可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如果是阳性,可通过杀灭幽门螺杆菌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同时适当服用制酸药和保护胃肠黏膜的药物。其次,心脑血管病患者如果出现消化道症状,要及时到消化科就诊。最后,患者要把自己的基础疾病和用药过敏史等交代清楚,保证用药安全。

撰稿:尹焱

制作:孙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qiaotrade.com/jzdy/7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