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控制清晨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

10月8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你的血压”。目前已经明确,在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危害最大,而清晨时段的血压异常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更为密切。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会发现,血压夜间都会出现较白天下降10%—20%的低谷期,随后,6:00—10:00时段出现升高,称为血压晨峰。人体血压通常在睡醒前慢慢升高,6:00左右,随着逐渐清醒,血压开始骤升。清晨血压在一定范围的升高属于生理现象,但如果家庭血压监测有3次清晨血压≥/85mmHg,和(或)诊室血压≥/90mmHg即为清晨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是不断变化的,其中,从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的清晨时段(早上6点到10点)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一天内最高水平,即为血压晨峰现象。

清晨高血压常见于一些疾病,并有很大危害。据调查,我国约60%诊室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清晨血压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半数以上清晨血压不达标。因此,控制好清晨血压也就意味着控制好了全天血压;通过监测清晨服药前的血压,可以很好地判断治疗方案是否能够真正控制24小时血压。

许多临床实例显示,血压的晨峰现象正是清晨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猝死等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后4-6小时内。脑梗死在清晨时段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是在早晨7-9点间比其他时段增加70%。但遗憾的是清晨血压升高促发心脑血管事件这一重要因素却未被人们所重视。

清晨血压增高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肥厚、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凝聚,血液高凝状态,损害大脑、血管、肾脏等脏器。但恰恰在这个时段是降压药物最薄弱的阶段(一般降压药在清晨服用,至第二天清晨血药浓度处在低谷状态)反而不能提供有效的血压控制,尤其是服短效降压药的患者。

长期以来,血压晨峰一直是血压管理的盲区。其实,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控制好清晨血压也就意味着控制好了全天的血压;通过测量清晨服药前的血压,可以很好地判断降压治疗的方案是否能够真正控制24小时血压。

要控制好清晨血压,首先必需正确测量清晨血压。清晨血压的测量必需要在起床后1小时内,排空膀胱后,服降压药前,并在早餐前坐位时测量。为了防止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除了测量坐位血压外,还要测量站位时的血压。要注意的是,正常情况下,血压在剧烈运动后会有所下降,但是这种现象在清晨运动后会缺失,清晨运动后甚至血压上升,提示高危患者,晨练较其他时段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选用真正的长效(循证医学证实,半衰期24小时以上)的降压药物是控制清晨和24小时血压的根本措施。而当前有些患者服用短效或中效制剂是清晨高血压不能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是目前有些长效降压药物由于其“谷峰比值”比较差,至清晨血药浓度明显降低,也达不到控制清晨血压的目的。因此,要避免治疗方案选择不当而导致医源性或药源性血压控制不佳。

控制清晨和24小时血压,倡导和普及晨起后1小时内家庭血压监测是实现清晨血压有效管理的前提。除了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外,还要改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限盐、限酒、戒烟、减肥,体育锻炼也很重要。

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多发时段,因而被人们称为“魔鬼时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医患共同努力,控制清晨高血压,以有效遏制心脑血管并发症。(健康管理中心徐光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qiaotrade.com/jzdy/7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