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接病人回病房的护理流程1
协同手术室医护人员将病人平稳地抬到床上,避免剧烈震荡,以防血压突然下降。
2根据麻醉方式,给予以正确体位。3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叫病人的姓名时,是否有反应)面色,测量血压、T、P、R,遵医嘱吸氧,必要时予心电监护。4麻醉清醒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5烦躁病人要上好床栏及约束带,并向其家属宣教约束带的意义征得同意。做好看护,避免发生意外。6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注意防止输液针头是否脱落,做好固定,并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7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等情况,带引流管病人,应立即将引流管接负压瓶(袋),并检查负压瓶(袋)通畅与否并妥善固定。8注意保暖,避免受凉。9向麻醉师和手术者了解病人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术中输血、输液、用药和询问有无特殊护理要求及注意事项。10宣教:向病人和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并按医嘱指导病人饮食。11做好护理记录并执行术后医嘱。手术患者回病房后交接内容病房护士应对手术后患者的皮肤、管道、病情等进行认真交接,针对不同手术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应随时与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医生联系,给予及时准确处理。1身份核实,核对腕带资料,神志清醒者询问床号、姓名、年龄。2病情交接:
(1)将手术后患者安置正确卧位后,首先判断其神志是否清醒。
(2)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全麻患者应监测心电、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情况。
(3)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
(4)检查肢体末梢的血运及感觉运动功能,保持肢体功能位,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5)了解术中病情及出血情况,根据术中失血量、生命体征、术后尿量及患者全身情况调节输液速度。
(6)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必要时填写交接记录。
3皮肤交接:
(1)时间较长的手术,术后重点检查骶尾部及骨突出部位皮肤有无压伤。
(2)取俯卧位手术的,应检查两侧髂前上棘及面颊处皮肤有无压伤。
(3)四肢骨折手术应检查扎止血带部位皮肤有无损伤.
(4)术中牵引复位者应检查阴部皮肤有无挤压充血等。
4管道交接:
(1)伤口引流管,为骨科手术最常见。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在引流管末端接一次性负压吸引装置,固定于患肢同侧床旁,注意保持通畅防止脱出、打折,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并准确记录。
(2)静脉留置套管针,检查留置针刺穿点有无红肿、渗漏脱出,固定是否牢靠。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调节输液速度80—滴/分,小儿、老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并在留置针处注明留置时间,保留时间为3天。
(3)留置导尿管
A、妥善固定导尿管,将导尿管从大腿下方接尿袋,固定于床旁,并用胶布将尿管近端外露部分固定于大腿内侧,减少因牵引拉导尿管而引起的不适感。
B、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水平位,防止尿液倒流致逆行感染。
C、定时检查尿管是否通畅,观察尿色、量和性质,准确记录。
D、每日用0.5%碘伏棉球清洁尿道口,每周更换两次一次性尿袋。
5清点从手术室带回的物品,如:病历、X线、腹带等等。6病区护士认真填写手术患者接送卡并签名确认后,手术室护士方可离开。欢迎投稿,邮箱:nursingscho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