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3D打印掀起百姓个性化医疗新时代

3D打印“私人定制”让骨科手术治疗更精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低头族、暴走族”人群的不断攀升,膝关节、颈椎腰椎等疾病患病率也快速增加。而膝关节是人体骨骼中最大且结构最复杂的重要关节,也是损伤机会较多的敏感部位。一旦膝关节出现关节炎等病症,便会直接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的探索和临床实践,特别是将3D打印技术用于膝关节骨缺损治疗、股骨头坏死、颈椎腰椎疾病等骨科领域,帮助很多无法正常行走的患者重新“走回”健康生活。

在国内率先将3D打印技术引入膝关节临床治医院骨关节外科王韶进教授表示,关节损伤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程度或轻或重,而因缺血而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病例近年来也逐渐增多。回想起年,医院骨关节外科公开的国内首例“3D打印”膝关节骨缺损治疗术病例,王韶进仍颇为感慨。他表示,传统的骨关节假体和植入物都是成批制造、固定型号的,而每个人的骨骼形态都不相同,假体和植入物很难做到与每个人匹配。在得到患者同意后,医生对骨缺损部位进行了CT扫描,根据扫描数据建立了数字模型,然后以钛合金粉为原料利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量身定制”了骨缺损填充金属垫块。之后,王韶进主刀进行了手术,术后两周患者就能自由步行,再两周后,患者就出院回家,经过术后3个月回访,患者情况良好。王韶进说,“3D打印技术实现了植入物的个体化,由人骨适应假体变为假体适应人骨,减少了骨丢失。3D打印技术是制造业的革命,也将为医学界带来革命性的进展,而个体化无疑是骨科治疗的一个发展趋势。”

3D打印惠及更多患者还需更多政策“落地”

从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注册批准了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人工髋关节产品以来,目前CFDA已批准三个3D打印产品,包括髋关节置换植入物、脊柱椎间融合器及人工椎体。与传统制造工艺相比,新技术、新工艺的金属3D打印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涉及到许多基础研究,要做临床试验,并完成注册流程,科研投入很大且周期较长。这是否意味着老百姓骨科疾病治疗的成本增加呢?

医院孙竹清教授表示,在骨科手术上,3D打印技术的出现已解决不少疑难杂症,临床需求持续增长。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骨科模型后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麻醉时间也将缩短,在解决患者痛苦、恢复正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切实的效果。不过与当前我国普遍使用的进口产品相比,其价格可以低近一半。

医院脊柱外科苗军教授表示,3D打印技术最突出的两项功能是打印模型,可提前对未知的手术风险进行精准的分析;打印假体,可替换病变损坏的人体结构。在一些脊柱外科的复杂手术中,3D打印可帮助专家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实现“一体化”治疗,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和医疗成本,让患者更为受益。

尽管我国研发3D打印人工髋关节在国际上起步较早,但3D打印植入物的注册审批流程相对较长,尚缺乏针对3D打印技术的相关监管办法,如收费标准、手术水平良莠不齐、资格认证等管理办法仍不明晰。

CFDA发布了3D打印医疗器械制造指导意见,为医疗设备制造商提供有关3D打印技术方面的建议,同时还指出制造商在提交3D打印医疗设备审批时需包含的内容,包括对各种3D打印方法的思考、设备设计、功能、耐用性测试及质量系统要求。这是继去年5月CFDA发布针对医疗制造商的3D打印草案指南之后的又一促进3D打印医疗设备进一步发展的举措。同时,这也体现出国家对3D打印这一重要新兴技术的重视和实践。

事实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已纷纷将3D打印(增材制造)作为了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加以培育,制定了发展增材制造的国家战略和具体推动策略,力争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除美国外,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也制定并推出了各自的3D打印发展战略规划。

?end?

知汇精英健康会会员服务

病例资料收集整理

专家意见反馈

专科专家预约

权威专家咨询或

诊疗(远程/面诊)

住院/手术预约、

全程安排

检查/检验预约、

陪同

药品代购

MDT会诊

康复随访

订制/个体化健康

检查

慢性病调养

声明:

1.整理编辑:知汇健康管理团队;

2.文章内容综合自;

3.本平台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或借鉴,仅用于分享及学习,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及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

-

(陈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qiaotrade.com/jzcz/9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