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心脑血管疾病,7个小窍门来帮你

仲华国医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的“魔鬼季节”

室内外温差大、忽冷忽热的

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血栓形成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

气温每降低1℃

心脏疾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季节,寒冷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冬季因排汗减少,饮水量减少,再加上老年人口渴的感觉较差,水分摄取不足,人体凝血作用增强,血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或病情恶化。

(一)

其实每一种心血管疾病都有自己最怕的一样东西,一定要注意避免。今天心脑血管专家余大好大夫挨个给大家揭秘,心血管病最怕什么?

高血压:怕盐

高血压就是血管压力增大的意思,其实人的血管是需要一定压力的,如果没有压力,血液就不能流通了。

盐其实是好东西,如果我们人体缺少盐也会产生很多疾病,因为人体很多机能需要电解质,需要钠、钾,所以盐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过头了就出问题。

盐容易吸水,如果血管里面有很多的盐会把水就吸进来了,这样的话我们血管里血液的总量就会增加,总的量大了对血管壁的压力就会增大,那就是高血压。提醒: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我们的食盐用量为每天6克左右。

冠心病:怕烟

冠心病其实是营养心脏自身的那根血管冠状动脉出问题了。首先血管出问题是血管没有以前那么粗了。

而香烟可以引起血管痉挛,它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血管应该是供血的,变狭窄了,供血就出问题了。

另外,抽烟会使我们的血管内皮产生裂缝,产生裂缝以后胆固醇就钻到裂缝里面越积越多,凸出来就是一个斑块,时间长了以后这个斑块融合起来就变的狭窄,如果越来越厉害最后变成堵塞,如果全部堵塞了就叫心肌梗死。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二手烟带来的危害也一样不能忽视!

房颤:怕酒

房颤的学名叫心房颤动,如果心房不能够正常搏动而是乱抖就叫房颤。

它最大的危害是收缩功能差了,心脏功能下降会引起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以后,它不是有节律的搏动,所以心脏的血不是进来、出去,而是进来以后一点点流出去,所以这个血液就容易长血栓,所以房颤的病人最容易中风。

提醒:酒少量喝一点对心脏的血管是有好处的,但如果你有心率失常有房颤就不要碰这个了。

(二)

早上着急上厕所,爬起来就往厕所冲,结果......竟然中风偏瘫了!听到闹钟响,“砰”的一下从床上跳下来,后来......眩晕倒地!清晨在小区跑,跑着跑着......突然开始吐血!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这些举动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注意这些让血管安全过冬!

1、清晨“魔鬼时间”不容小视

上午6点-10点被喻为心血管病的“魔鬼时间”,大部分心血管病都在这个时间段猝发。人在夜间睡眠时,身体各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早上刚醒来,心跳频率从慢到快,让血管收缩和凝血的物质增加了,容易出现血栓,而醒后猛起身,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发生。所以清晨醒后,最好在床上“赖床”一小会儿,让人体有个适应过程。

2、忌起床马上开窗户

许多老人起床后马上出门或者开窗,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有可能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命因素。冬季早晨室外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大,刚从暖和的被窝离开就立即面对冷空气。寒冷可引导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

建议可以在起床前就将空调温度开到26℃左右,等房间暖和后,再起床。或者是先裹着被子或披着衣服在床上坐一会儿,待适应了室内温度后再起床。起床后,待身体活动开了,再开窗换气。

3、摒弃不良生活习惯

抽烟是公认的心血管病危害因素。特别是冬天,在棋牌室久坐打牌,在封闭环境中吸烟,空气不流通,容易产生缺氧窒息,诱发心血管病发生。熬夜也是心血管病的危害因素,心血管病人应该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4、忌用力排便

研究显示,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隔肌强烈收缩,血压下降可能引起脑溢血,心肌耗氧量增加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两者都可能造成猝死。

老年人血管调节反应差,如果蹲厕时间过久,排便结束后快速站起,容易诱发短暂性脑缺血,从而头晕、眼花、摔倒,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此时站起来应该缓慢。

5、忌冷水洗脸

冷水洗脸,听起来很健康,但对于老年人而言,接触到冷水,一分钟内血压就会开始升高,很容易诱发心绞痛等。另外,在洗或晾晒衣物时都要避免直接接触冰凉的衣物,记得带上橡胶手套。总之,记住要“温和”对待自己。

6、忌久看电视喝浓茶

泡杯浓茶,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天,是不少中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研究表明,看电视1小时可增加心脏病死亡风险7%,那些每天看电视4小时的人心脏病风险为28%。

如果加上浓茶、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很大的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

7、控制沐浴时间

冬天洗个热水澡非常舒服,很多人在浴室里都不愿意出来。但是,洗澡时间过长,很容易导致血管供氧不足,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建议冬季沐浴,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

(三)

这筐红色食物最养“心”

中医养生理论讲“五色入五脏”,红色食物入心、入血,有利于补益肾脏,促进血液循环,因而多吃红色食物对于保护心脑很有益处。

西红柿

西红柿富含的番茄红素可以降低血液脂质水平,阻碍“坏”胆固醇被氧化,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红辣椒

红辣椒中的辣椒素有调节脂质过氧化和保护心血管的功能。但是辣椒素含量越高的辣椒越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饥饿感,提高食欲,肥胖者要少吃;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尽量不吃。

红枣

新鲜的红枣富含维生素C和芦丁,可以辅助降血压,但冬季常见的还是干枣,建议每天吃一把40克左右。

红苹果

果胶含量丰富是苹果最大的营养特点,有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此外,苹果中的叶酸和维生素B对于心脏病的预防也很有作用。但冬季气温较低,即使常温保存的苹果在食用时也会稍有寒凉之感,建议肠胃不好的人可以将苹果蒸熟食用。

山楂

山楂富含的胡萝卜素、山楂素等三萜类烯酸和黄酮类能营养心肌,调节血清胆固醇、血压和血脂。但是山楂吃多了易刺激胃酸分泌,出现泛酸等不适症状,每天吃3~5个即可,也可以切成片晒干后每天泡水喝。

红薯

红薯的类黄酮含量和花青素含量丰富,有益心脑血管健康,但蛋白含量较低,不能完全替代主食,所以吃红薯时要多搭配其他粮食和蔬菜。

余大好

中医主治医师

本科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出身中医世家(髙祖父余君政为清末当地名医、见固始县志),从医三十余年。任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心脑血管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颈椎、腰椎骨质增生,妇科杂病,女性内分泌紊乱所致心急烦燥、头痛、头晕、心悸怔忡、面部斑块及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疾病。

坐诊时间:周一、四、日全天

预约-

-

牢记初心

传承中医文化精髓

发扬中医文化

看名老中医,用地道药材,享中医文化

点击下方关键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qiaotrade.com/jzcz/6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