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 http://m.39.net/pf/bdfyy/医院订阅哦!
年6月,医院三墩院区投入运营,厚墙重基,智慧现代,全方位创新管理和诊疗模式。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科技、病患至上的服务理念,医院走进两院区时代,更成为杭城百姓心目中有口皆碑的“医院”。
两年后的今天,医院三墩院区再次交出漂亮成绩单:从去年6月29日至今,三墩院区的门急诊量已超过75万人次;上线国内首个“电子陪护证”,累计通行近13万人次;医院7*24小时在线服务,并为慢性病复诊患者“云端续方、送药上门”;在浙江卫生健康年度“十大有影响力事件”的电子健康卡社保卡“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工作中,医院排名榜首。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医院带来些许影响,但在病人救治时效和患者满意度上,医院依然保持着高时效和高评分。
疫情期间也保持平均DNT时间50分钟
身边有人突发脑梗、心梗甚至窒息等急症时,生死往往就在几分钟之内。此时,身边如有一家既叫得应又医院,那便是患者之福。
3月份,40来岁的张先生(化名)因为家庭摩擦和妻子大吵一架,刚放完狠话没多久,他就感到一阵剧烈头痛,妻子顾不得生气,立即拨打了,并由急救车送至医院三墩院区。
医院卒中中心收治后,快速评估病情并完善各项检查,明确张先生为脑动脉瘤破裂,遂开展介入治疗手术干预。抢救非常及时,效果也喜人,张先生也很快得以康复。
另一位62岁的老田(化名)则是独自在家时突发脑梗塞,被送至医院三墩院区卒中中心。在脑科中心主任万曙的指导下,老田接受了脑血管介入取栓术,得以挽回一命。
“像脑卒中、脑动脉瘤破裂这样的脑血管疾病,都不能拖延耽搁,要在第一时间就医抢救。”万曙说,目前,国际上DNT时间(急性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规定时间为60分钟内,医院卒中中心的DNT时间为50分钟,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依然保持了这一水准。
万曙坦言,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不少市民的生活方式,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门急诊收治的卒中患者未见明显变化。“可以说,医院三墩院区卒中中心已赢得了周边百姓的信任和满意度。”
国内首创“电子陪护证”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医院的院感防控非常关键,医院的很多常规工作造成了不小的考验。
一场疫情,催生了健康码,进超市要刷,进学校要刷,进医院也要看……如何高效优质地管理好病房,尤其是针对患者、陪护、临时人员、探访等人员的日常出入管理摆在医院面前。
匿名通行,难以追溯;纸质登记,不方便统计;流程分散,不方便管理;发放和回收通行证的工作内容繁杂且工作量大……针对这些痛点,医院联合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微脉”医院首家上线的“智能住院陪护管理系统”。
据悉,这套系统以住院患者为中心,患者一入院便自动生成相关人群管理体系,出院时自动失效,覆盖了从入院准备中心到出院的全过程,将“发放”“回收”陪护证的流程完全电子化、实名化,真正做到了全流程透明可追溯,为病房管理带来了便捷。系统还带有刷脸的功能,待疫情退散,大家不用再戴口罩出行,医院可以更快速。
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潘贤说,“智能住院陪护管理系统”自4月10日开始正式上线以来,目前发放有效电子陪护证1.3万份,每天超人次通行,累计已通行近13万人次。
目前,在三墩院区的住院大楼大厅、急诊科和住院准备中心三个地点,患者皆可以利用“蜻蜓刷脸机”进行住院患者认证及陪护的绑定操作。几分钟就能绑定成功,并凭身份证、手机扫码可快速通行于住院大楼出入口。
“黑科技”助力智慧医疗,领跑浙江
在杭州这个“医疗重镇”,医院的突围,靠的是对自身的精准定位——以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和危重病急救医疗为龙头,多中心、学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以及贯穿全院上下的“医患至上”服务理念。
三墩院区从设计之初,省内首创“中心制”诊疗模式,充分体现多学科联合诊治的优势,让医患双方都获益。药房里的发药机器人、天花板轨道上跑动的物流小车、可帮助读片的AI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医生了解病人基础情况的“诊前机器人”、医院“云端续方、送药上门”……这一项又一项的“黑科技”不断提升着患者的就医体验。
去年年底,医院还是浙江省第一家实现“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就诊患者在全部门诊患者中占5%的医院。患者就诊只需要一部手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