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加拿大三分之一的人深陷这种疾病

[温哥华头条Vancouvrhadlin编辑]

乐活按语身处闹市,心如孤岛

编者按

作为大陆移民,深切感受到我们对加拿大BC省医疗治疗的了解远远不足,利用不够,进而形成偏见和误解。了解本地医疗卫生系统运行理念和机制,减少偏见和误解,善用资源,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

精神健康,是华裔社区多年来了解不够、重视不足的一个领域。但精神健康,其实对很多人、很多家庭都影响重大。

想想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是不是有人总是情绪低落,什么事情也高兴不起来?是不是有人常因为小事而情绪失控,或者总以为别人在背后议论他们?是不是有人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不畅,家里经常吵嚷声不断?是不是有人总是处在担心、焦虑之中,总觉得错过了什么?是不是有人在亲人过世后,长久地情绪低落走不出来?是不是有老人性情大变,逐渐失去控制?是不是有人沉湎于杯中物,流连于赌场,不能自拔?……

如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正处在上述困境中,我们知道该怎么样去帮助他们吗?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心底,是怎样看待这些亲友的呢?

在笔者成长的环境里,“精神病”、“精神病患者”、“精神病院”这些词,都有明显的负面价值判断。这些词往往和“疯子”、“不正常”等带有歧视的观念画等号。家里有精神健康患者,也让很多人觉得抬不起头,见不得人。工作中情绪不稳,会被认为“难伺候,不成熟”;有焦虑情绪,会被认为“小心眼,瞎担心”;生活里遇到事情,情绪调整不过来,会被认为“想不开,脆弱”。这种负面的看法和评价,往往对人们产生长久的,乃至于终身的影响。

了解精神健康领域,帮助有困扰的人群,第一点就是消除歧视。

上边列出的这些症状,不是脆弱,不是无能,这和崴了脚、得了肺炎、出现贫血等等一样,是一类疾病,是精神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帮助、调整和治疗。

消除对精神健康患者的歧视,首先要了解这个领域在现代医学上的意义和范畴,究竟哪些表现、症状属于精神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在人群中有多普遍,多严重呢?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据加拿大联邦公共卫生局(PublicHalthAgncyofCanada)的数据显示:

加拿大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一生中会受到精神疾病的影响;

每年有20%的人口,会有精神健康问题;

其中16%——17%的人会去看医生,或者在医疗系统寻求帮助。

笔者没有找到加拿大华裔的准确相关数据。感觉上,华裔认为自己有精神健康问题的比例应该不会有20%这么高,去医疗系统寻求帮助的,也达不到16%——17%。是华人总体上精神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平均状况,还是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不够强,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还不熟悉,这个我交给读者自己判断。

笔者曾经和中国大陆一位精神和情绪方面的专家聊起加拿大的精神健康发病率数据。他估计中国大陆的发病率也在20%左右,但就诊的比率低很多。

来加拿大时间长一些的移民,可能还记得年夏天发生的灰狗巴士砍头案。来自大陆的移民李伟光搭乘灰狗巴士时,突然持刀袭击完全不认识的一位邻座乘客,状况恐怖。后来经过严格的精神状况鉴定,确认李伟光当时发病,完全被幻听臆想所控制,不能承担刑事责任。这件事的余波至今未平,无辜受害者的家人还在推动修改相关法律,媒体上发声的民众也是一边倒地不认同这个判决。

笔者接触过的精神科的医生,从专业角度聊起这件事,多数倾向于认同当年的鉴定。当时,李伟光的精神鉴定医生在发表鉴定结果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让笔者10年后仍然印象深刻——“精神分裂是一种疾病。如果要恨,那么请你恨这种病,不要恨这个人。”

精神疾病如得不到控制和帮助,将会给自己、家人和社区带来负面的影响,而李伟光案就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

大多数焦虑、抑郁、患有各种癖瘾(如药物、酒精、博彩,等等)的患者,是在默默地承受着负面的情绪、整宿的失眠、想控制却控制不住的行为。这里边有相当一部分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青春期本来就是迷茫和困惑,再和精神健康问题混合在一起,给孩子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形成了社会性的问题。

最近10年,精神健康受到的重视程度大幅度增加。重视这部分人群的需要,从早期帮助到治疗,政府和各类组织在近些年来投入的资源也在迅速递增。

去年,BC省在原有的卫生厅外,专门设立了精神卫生厅,专门应对精神健康和癖瘾治疗。教育局和中小学校也大幅度追加对学生的心理精神健康咨询、辅导和帮助。孩子们在青春期前后这个精神健康问题高发的年龄段,得到有效的帮助。

以后的专栏文章里,笔者将详细讲述本地医疗卫生系统在精神健康各个领域的服务模式、资源配置,特别是:怎样为有需要的家人、朋友,找到这些资源和服务,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帮助。

了解信息,善用资源。争取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需要的服务,也承担一份相应的责任。

作者简介

吴宏图,现任温哥华沿岸卫生局高管。主管医生、医院、社区医疗服务,及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估,相关拨款。笔者在BC省医疗卫生系统管理层工作10年,负责过分诊治疗、手术排期、急诊轮候、精神情绪健康、临终关怀等领域。对系统的优势、弊端、发展方向有第一手的掌握。

作者:吴宏图

责任编辑:林森

来源:她乡华闻chicvancouvr

平台:温哥华头条







































白蚀症
儿童白颠疯怎样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qiaotrade.com/jzcz/4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