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迁入

神外前沿讯,2月25日,医院建设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率先整体迁入位于医院新址办公。

当天在新址举行的国家中心建设推进与战略发展研讨会上,还启动了全国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各分中心的建设工作。将建立覆盖全国29个省(市)的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拥军教授表示,这将有助于医院医院转型发展,未来医院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临床神经科学创新中心。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田保国、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副司长吴沛新、医院管理局副局长潘苏彦、北京市科委副巡视员张虹、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姚智、校长颜华、北京市卫计委科教处处长宋玫、北京医院党委书记路明、常务副院长王拥军、副院长张力伟以及赵继宗、陈润生、陈孝平、卞修武等院士,和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医院领导及神经疾病专家出席了当天的会议。

前沿平台打造神经科学研究“梦之队”

据了解,北京医院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神经系统系统疾病诊疗中心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科研实力雄厚,在年底中国医学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该院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均排名全国第一。

年医院共立项各级课题项,累计经费达到1.08亿元,SCI收录情况连续医院第一,单篇影响因子≥5分论文达到25篇。世界最大医学与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Elsvir发布的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王拥军教授入选。江涛教授研究成果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张力伟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是我国临床神经科学研究名副其实的“领跑者”。

除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外,医院还是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有博士培养专业12个,硕士培养专业25个。此外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北京市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指导办公室、中国卒中培训项目以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卒中杂志》等一批机构都设在医院,由于空间的限制,医院的学科发展受到限制。

将来,医院迁到花乡地区以后,占地面积将扩大到18.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23万平方米,是老院区的4倍。

据介绍,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搬迁到新址办公后,将引入超高场强磁共振7T、分子影像PET-MRI、超级计算机等先进设施设备,设立人群流行病学部、临床流行病学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部、统计部、项目管理部、伦理与受试者保护部、神经影像研究中心、临床试验中心、临床资源和样本库、基础与转化医学中心、单基因病与精准医学中心、多组学实验中心、脂质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心、脑组织样本库等16个基础、前沿和应用技术研究平台。

王拥军说:“这些部门一般人听起来可能有点莫名所以,但却是无数神经学科研究者梦寐以求的‘梦幻’组合,将引领我国神经科学事业的发展方向”

此前,该院还成立了全球首家“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引进全球领先的深度学习技术,依托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遍布全国的研究网络,研究开发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对海量疾病信息的深度学习,不断提升疾病的诊断效率,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5%以上,相当于一个高年资主任医师级别的水平。

据介绍,今年6月举办的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将正式推出头部MRI、CT影像人工智能诊断产品。届时,将组织来自全球的顶级专家,进行一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人机大战”,以验证人工智能诊断的准确性。

神经疾病治疗将有更多的中国方案

此前不久,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年国际卒中会议上,一项由北京医院王拥军教授领衔的研究成果,被列入新版美国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指南,国际脑血管病防治领域有了来自中国的治疗方案。这项被简称为CHANCE(ClopidogrlinHigh-riskPatintsWithAcutNon-disablingCrbrovascularEvnts)研究的成果发现:与单用阿司匹林比较,阿司匹林合并氯吡格雷治疗早期缺血性轻微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使其3个月卒中复发率降低32%,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这项研究结果有望每年为我国减少10万例再发卒中患者,以每例卒中患者直接住院医疗费用约2.5万元计算,每年可为我国节省约25亿元医疗费用。

CHANCE方案列入国际脑血管病领域最权威的美国指南,意味着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指南会随之更新。这项来自中国的治疗方案将在全世界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惠及全球急性轻度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此次大会上,王拥军、王伊龙军教授牵头开展的PRINCE研究(最终结果)还入选了大会主旨报告。

在2月25日召开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推进与战略发展研讨会上,王拥军表示,要成为全国临床神经科学创新中心,最大的标志和功能是影响力和带动力。

未来,医院将积极响应科技部关于“紧密围绕我国重大慢病和常见多发病的防治需求,进一步完善中心布局”、“鼓励各地方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实现区域的合理布局,形成全国性的网络体系”等要求,在全国推进神经系统疾病区域网络建设,通过建立覆盖全国29个省(市)的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靠省部优势互补、上下联动,整合我国神经专科力量,实现临床、影像、科研、教学等资源与数据共享,完善我国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协同发展。发挥协同效应,立足于我国庞大的病例数据,未来,相信全球神经疾病治疗领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证据、中国方案。

王拥军的自信来自于医院蔚为大观的人才梯队。目前,医院拥有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院士领衔的,涵盖院士、北京学者、千人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百余人,王拥军、张力伟、王硕等多人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相关协会、学会主任或候任主任委员。

当天的研讨会会场外,王拥军还颇为自豪、如数家珍的介绍,仅去年一年,医院就从国内外引进了“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国家级高端学科带头人7人。

关于目医院搬迁问题,王拥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确保医疗安全万无一失,医院新址还需要完成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办公环境、临床业务系统等大量的调试,目前尚不具备接诊病人的条件,患者仍需前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西里6号的医院老院区就诊。

附录:

北京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年引进人才简介

1、神经影像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苑纯教授:

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美国华盛顿大学放射系教授,生物分子影像中心主任,国际医学核磁共振学会Fllow,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方面的权威学者。主要从事心血管磁共振影像方面,主要针对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所形成的斑块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其进行诊断、跟踪和预测,发展了独特的血管斑块分析软件和用于临床药物测试的管理系统。发表论文多篇,全部刊登于高水平的杂志上,其中包括NaturCirculation等。

2、基础与转化临床中心学科带头人施福东教授:

瑞典Karolinska学院神经病学博士,主任医师,擅长神经免疫和炎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年回国工作,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现医院副院长,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神经内科主任。获得“中国侨界优秀贡献奖”,首个“中国卒中创新研究奖”。获得美国发明专利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3、精准诊断中心主任章京教授: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神经和眼科病理学家,兼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科主任医师、教授和冠名(Shaw)讲席教授,在利用分子标志物进行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as,PD)、阿尔茨海默病(Alzhimr’sdisas,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追踪等转化医学研究并获年国际AD生物标志物研发奖;首创从质谱分析筛选到独立平台验证的研究流程,首次确认了脑脊液a-SynuClin、磷酸化a-SynuClin、Aβ、tau等在PD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首创了从体液中捕获脑源性外泌体的技术。

4、黄超兰教授:

研究员,中科院引进杰出技术人才,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主任,前中科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主任助理,质谱系统负责人专业质谱技术及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开发首次鉴定了体内精氨酸化修饰底物Bta-actin,首次鉴定并验证了体内43个精氨酸的蛋白底物及其精确修饰位点,填补了精氨酸后修饰的空白,开启了整个精氨酸化的研究领域。

5、黄越教授:

曾在临床神经内科工作近1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脑库工作10余年,对脑组织库的建设方面具有长期的工作基础。其研究领域涉及:1)临床与组织遗传学–首次报道了LRRK2在澳大利亚白种人群,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发病频率;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基因影响帕金森病预后这一概念,此研究成果曾获得国际PCT专利,并被10余家国际媒体所报道。2)病理性包涵体形成模型的构建–首次报道了LRRK2及Parkin参与多发性系统萎缩的细胞包涵体形成的模式;及ROCK1在Alzhimr病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形成中的作用。3)导致病理包涵体形成的组织微环境变化–指导博士生研究不同的神经病理阶段,脑组织蛋白质的修饰与含量、构象的改变。迄今为止,发表了60余篇SCI文章。在教学方面:共指导3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博士生,6名硕士生,5名访问学者,应邀为多个杂志组专刊,写书评,曾为20余个国际杂志审稿。

6、江骥教授和陈霞教授:

两位为搭档,江骥教授为中国I期临床的奠基人,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将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于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创新探索,并已积累了大量研究经验,通过独到精妙的研究设计思路解决了很多研究难题。陈霞教授先后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荷兰莱顿大学临床药理学博士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定量药理学硕士,主要致力于神经系统新药和自身免疫病新药的早期临床研究,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项目管理经验和教学培训经验,目前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在两位教授的合力打造下,天坛新院区将建立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I期临床试验基地,以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创新药为专业特色,结合医院已经形成的II、III期临床研究优势,形成神经系统疾病创新药的全链条临床研究体系,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科研平台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开展集药物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心理学、神经内分泌学于一体的系统药理学研究,为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成功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来源:医院宣传部供稿,神外前沿编辑处理;图片由神外前沿拍摄

近期热点报道:(点击标题打开)

脑胶质瘤篇报道汇总;功能神外进展

魏俊吉谈神经急重症;胡志强谈治疗脑室感染;

李世亭MVD视频;高危斑块SNAP成像;

术前预测功能障碍;曹勇谈脑动静脉畸形

胶质瘤免疫靶向共识;第二届脑胶质瘤大会

赵元立谈动脉瘤手术;刘佰运谈颅脑创伤

四院士谈脑胶质瘤;杨新宇谈脑动脉瘤;

张东谈烟雾病手术;探访天坛新院图集;

年演讲整理;年专家访谈;

神经学科新媒体,投稿及合作邮箱vip

vipyiyi.







































治疗白殿疯的最好的药
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qiaotrade.com/jzcz/2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