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致死病因中,心血管疾病常年处于首位。
年,《美国心脏学会杂志》刊发研究报告,综合分析了超过9.6万名年满20岁的中国人,发现3/4的人心血管健康状态差。
根据《柳叶刀》杂志发布,年中国死因排名中,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位居前两位,分别占年全部死亡人数的20.1%和15.5%。权威专家解读“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地图”,教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五大手段。
北方警惕冠心病,南方严防高血压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地图”显示,我国各地区、不同省市心血管病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
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的死亡率方面,南方高血压问题更严重,北方则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灾区。
冠心病
从“地图”上看,山东、河南、湖南和辽宁是冠心病死亡率最高的四大省份,死亡率最低的则是西藏、青海和海南。
脑血管病
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四省是死亡率最高的省份,西藏、海南、青海和宁夏死亡率最低,华中和华东地区成为脑血管病死亡重灾区。
高血压
死亡率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湖北、广东、湖南和重庆,死亡率最低的是青海、天津、宁夏和海南。
心血管病盯上中青年
年龄越大,心脏及血管健康程度越差,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自然增大。
患者增速让人吃惊
美国心脏学会表示,专家们低估了心脏病的发病趋势。据预估,到年:
超过1.23亿美国人会出现高血压;
万美国人会患上冠心病;
超过万人会中风;
万人会患上充血性心力衰竭;
超过万人会有房颤问题。
国内年轻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欧美
专家表示,从目前临床来看,我国面临的情况可能比美国更严峻,我们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轻化趋势。
年轻人群的高油、高糖饮食习惯,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疾病防治知识不足,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幅升高。
年的世界心脏日活动曾发布一组统计数据:
中国35~44岁年龄组人群,冠心病发病率3年内增幅达到30.3%;
45~55岁年龄组人群,冠心病发病率增幅达到21%;
35~44岁年龄组男性,15年内因冠心病死亡的几率增加%。
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影响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既与诊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关系,也与近年空气污染加重、生活方式节奏加快密切相关。
空气污染是罪魁祸首
“地图”显示,燃煤量和空气中细微颗粒(PM2.5)浓度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死亡呈正相关,其中东北和华北的燃煤量、PM2.5浓度均高于其他地区。
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不仅会加重呼吸系统负担,也严重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破坏心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梗的发生。
与生活方式节奏加快密切相关
受气候和饮食习惯影响,北方人多喜高盐、高脂、高糖饮食。由于户外寒冷,居民活动少、有氧消耗少,北方人更易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比例较高。
肥胖和“三高”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加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与预期寿命密切相关
通常认为,在预期寿命为70~80岁时,导致人们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而当预期寿命上升至八九十岁,呼吸系统疾病将成为人们致死的首要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5.8岁,因此不难理解为何现阶段国民面临的最大健康威胁会是心血管疾病,甚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心血管疾病都将居于首位,且殃及各年龄段人群。
学五招把心血管病挡在门外
万幸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均属于可以预防的疾病,这要从导致疾病的几大危险因素入手。
1、预防超重和肥胖
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体重超标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2、避免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肉类吃太多,也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并加重肾脏负担。
因此,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以1.2~1.5克为宜,其中以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为主,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等还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3、补充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降低脑卒中风险。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粗杂粮,每天多吃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糖果等甜食要少吃。
4、低盐饮食
以往调查均显示,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而这次出炉的“地图”表明,湖广和重庆地区高血压死亡率明显升高,这与人们喜辛辣、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上升有关。
我国膳食指南提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1克食盐大约是一个牙膏盖的量。
从心脑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意在食物中加盐。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与空气污染、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和内分泌调节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
专家提醒,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环保,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还提醒大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并定期进行体检。建议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以防病为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这样的一个现状下,上文列举了几条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常识。对于已经存在症状的人群,又该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如何治疗,效果会更好呢?
易颜特效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以五输穴为基础结合子午流注针法,融合道家口传心授技术,使学生明医理,传真传,独创特效针灸技术,在疾病的治疗中选择健侧或远端的某一特定穴位,采取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以中旁取、远近调理的方法。借用针刺手段,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同时借助病人自身而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自我治愈的目的。
到底治疗效果如何?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案例分享:
这是易颜老师学生学完特效针灸的课程,为一名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分享案例。可见,特效针灸对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明显的效果。长期治疗下去,相信病痛很快会得以解决。
疗法特点简单:全身主要取穴仅60多个,辩证灵活,取穴精少。
易学:以面代穴,零基础即可操作。
无痛:针刺选用普通毫针,基本无痛。
安全:取穴多在四肢,简便安全,疗效显著。
特效:立竿见影,秒杀疼痛。
列举:7分钟降血压(现场测量),5分钟缓解心绞痛,5-7分钟急救脑中风、乳腺增生一次好转80%等。
主讲内容第一天:心血管疾病的整体论述及特效针灸基础针法操作实践练习;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具体针法操作;实践练习
第二天: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包炎的具体针法操作实践练习;
脑血管疾病的整体论述及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脑出血具体针法操作;实践练习
第三天: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性痴呆、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具体针法操作实践练习;全部手法复习、考核及学员问题答疑
所有技术老师“手把手教”,“零医学基础”也可以“即学即用”,效果立杆见影,祖传技法口传心授,降压三针,心六针,手足十二针,脑九针等全无保留,终身“免费”远程指导疾病诊疗。
所有技术老师“手把手教”,“零医学基础”也可以“即学即用”,效果立杆见影,祖传技法口传心授,降压三针,心六针,手足十二针,脑九针等全无保留,终身“免费”远程指导疾病诊疗。
主讲专家易颜:中国针灸推拿协会专题授课专家,特效针灸技术研发专家,阴阳复合调理疗法研发专家,北京大学京师杏林教育集团首席讲师,医学教育网精讲名师,新东方医学在线精讲名师,中国医师协会、医院于年授予“中华名医”称号,致力于执业医师考试培训20余年,长期开展中医针灸学、骨伤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主讲过针灸学、推拿正骨学的多种课程。临床擅长于用“阴阳复合调理疗法、针法、灸法、整脊疗法、筋节松解疗法及刺血疗法”等各种中医技术特色疗法治疗各种痛症,风湿病,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各种急性或慢性脊柱、四肢、关节的软组织损伤等。
近年来,苦心致力于治疗方法的创新,将其在针灸学上擅长的特效针灸技术,广泛应用,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新型中医治疗途径并取得了突出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易颜“特效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将开课于
8月28日--8月30日(27日报到)(上海)
9月23日--9月25日(22日报到)(重庆)
咨询报名
张曼主任
针推医学论坛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