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方慧诊
国内外肿瘤就医智慧之选北京上海就医:医院和医院一站式就医服务(专家门诊挂号预约到治疗陪护等),基因检测及解读等。日本美国就医:日本美国专家会诊/日本美国质子重离子治疗,抗PD1、TAS等药物治疗。专家远程会诊:北京上海、日本美国资深肿瘤专家远程咨询会诊,以及专家第二意见咨询。
前言诊断出癌症之后,患者和家属往往会为很多事情感到焦虑,也有太多的信息不了解。其中关于患上癌症后能活多长时间(医学上叫做生存信息),是患者和家属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希望知道但是又害怕知道。当医生告知相关生存信息之后,患者和家属可能也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这一信息:到底什么决定了或导致了存活时间的差异;又或者感到非常沮丧:为什么只能活几个月了,我的生存怎么会这么差?
通常用两个指标来衡量癌症患者生存情况: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有时候大家在一些药品相关审批信息中会看到无进展生存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指标,很多时候就是药企为了药品获得审批搞出来的各种噱头而已。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些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呢?对我们个体的癌症预防和癌症就医有什么参考价值呢?我们将从影响患者生存的如下三个维度讲述这个问题,希望能促进大家对生存信息的理解,并将主要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肺癌为例来讲述癌症患者如何正确理解和看待生存信息这个问题。
不同癌症的特性和患者自身情况对生存影响非常大,这包括癌症的病理类型,癌症的分期,癌症的解剖部位,患者的年龄,体力评分(总体健康状况)。本文将详细讲述这些信息。
癌症患者接受的诊断和治疗会极大的影响生存信息,癌症患者生存在不断上升。此点后续将单独发文。
癌医院就医,如何获得医疗决策等情况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此点后续也将单独发文。
本文关键信息癌症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患者的生存信息。
癌症诊断和治疗一直在发展,我们应该以发展的、上升的、乐观的态度看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
癌症的病理类型是治疗方式、决定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最重要基本属性之一,但一定不能误诊。
癌症的分期也是决定治疗方式、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最重要基本属性之一,医院和医生都不会明确告知具体分期,患者和家属一定要在治疗开始前搞清楚具体分期以及对应治疗方案,否则很容易接受不规范治疗,大大缩短生存时间。
癌症的解剖位置也会影响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体力评分以及合适的患者选择也会影响生存。患者的年龄对生存也有影响,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和老人。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生存率告诉我们,同一类型和分期的癌症患者在确诊后一定的时间存活的比例。生存率不能确切的告诉我们患者在诊断和治疗后将会存活多久,但生存率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患者治疗成功的可能性。有时生存率会叫做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即OS)
什么是癌症的5年生存率?
关于某一癌症类型和分期的预后(治疗后存活时间)统计数据通常以5年生存率的形式给出,但许多患者活得更长—往往比5年还要长—因此某些情况下我们也会使用10年生存率来衡量患者的生存情况,有时也会使用1年或2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是确诊癌症后至少存活5年的患者百分比。例如,某癌症5年生存率为70%,意味着名癌症患者中有70人在确诊后5年仍健在。当然这些人中的许多人在诊断后活得比5年还要长。
癌症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我们常常讲到的癌症5年生存率,指的是诊断为癌症(治疗后)至少存活5年的病人的百分比,但这个概念一般人不容易理解。例如我们说某种癌症的5年生存率为60%,病人很难直观的感受到他存活时间的长短。生存率也不容易进行直观的对比,例如我们说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从数年前的60%提高到90%,也不能理解为存活时间增长了50%。常常使用的衡量癌症患者生存时间的金标准是中位生存时间。
中位生存时间(MedianSurvivalTime)又称半数生存时间:通俗的讲是诊断出癌症后,一半的病人(治疗后)能活过的时间。这个指标非常直观,易于病人理解和比较。如结直肠癌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年,表示一半的病人能够活过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随着治疗的进步,5年后中位生存时间延长到了15年,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总体存活时间延长了50%。
以发展的、乐观的态度看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整体上我们应该以上升的、发展的、乐观的、与时俱进的态度来看待癌症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
当我们谈到癌症5年生存率或者生存时间的时候,用的都是多年前的数据,但是我们要依据这些数据来推测接下来5年的生存率,时间上的间隔非常长,至少在5年以上。
美国开展癌症统计工作几十年了,因此经验丰富效率也很高,年发布的最新癌症生存数据,是-年诊断出来的癌症患者的数据,因为年诊断出来的患者,5年生存率最快也只能在+5=年获得,至少有5年的间隔。
日本今年发布了-年诊断出来的癌症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但是5年生存率统计起始时间距离现在也在9年以上。
我国目前可用的癌症统计数据只有-年诊断出来的癌症患者的数据,距离现在的时间间隔就更大了,至少在12年以上。
在此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在不断的发展,且发展的越来越快,我们毫不怀疑可能将以加速度发展,将会不断提升癌症患者生存。
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在预测个体的情况时有很多限制此外,通过整个人群统计数据获得的癌症生存率和生存时间还有其他方面的限制,这些统计数据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
生存率和生存时间通常是基于以前患有这种疾病的大量统计的结果,但他们不能预测任何特定的人会发生什么。
这些统计数字是根据癌症初次诊断时的分期而定的。它们不适用于后来复发或扩散转移的癌症。
癌症患者的预后因癌症的分期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早期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更高。但是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预后,如年龄和总体健康状况,以及癌症对治疗的反应程度。每个人情况都有所不同。
大规模生存率统计基本都是按部位来区分的,例如肺癌和乳腺癌,但实际上肺癌也有多个完全不同的病理类型,如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这两者的生存情况就是不一样的。
生存率和生存时间讲述的是整个患者群的情况。对于个体来讲,因为我国城乡癌症治疗差异巨大,癌症诊疗规范性较为欠缺,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也和个体就医选择高度有关,例如是否接受多学科会诊和治疗、是否接受规范化高质量诊断和治疗,是否在学术中心接受治疗,是否在手术量大的中心接受治疗等因素,显著的和病人治疗后的存活时间有关。
癌症的病理类型是决定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最重要基本属性之一当我们谈论和癌症的诊断、治疗和生存等相关的信息的时候,第一个必须明确的是癌症非常明确具体的病理类型和描述。病理是根据癌症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定性、分类和具体特性的描述。随着对癌症特性的认识的加强以及病理诊断技术的发展,现在肿瘤的病理学检查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形态学诊断(组织学分型)转变为结合形态学、免疫表型、基因检查来做出诊断(分子诊断和分子分型)。这可能促进新的治疗方式的发展,或者使得现有的治疗方式更有针对性的提供给适当的患者。
病理是一个定性“诊断”的金标准,即帮助诊断到底是不是癌症(良性或恶性)。恶性肿瘤意味着它可以生长并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良性肿瘤是指能局部膨胀性生长但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的肿瘤。
病理也提供了很多定量分类的描述:例如肺癌是什么类型: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是腺癌还是鳞癌?这对于用药和治疗策略都有很大的影响。
病理现在还需要准确的回答癌的“好与坏”,即癌症的恶性程度:用分级(Grade)和分化程度表示。这是判断“预后(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确认肿瘤性质的同时,病理还能对肿瘤的发展程度作出评定,即肿瘤的生长部位、浸润程度、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存在,即确定肿瘤的病理分期。正确的诊断和分期是合理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预测病人预后的主要指标。
病理在过去主要是细胞与蛋白质水平的肿瘤标记(免疫组化等),现在增加了分子水平的生物标记(基因检测);这对于预测用药,尤其是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反应以及预后都很重要。
病理诊断的核心在过去是癌症的特异性,现在及今后将强调癌症的生物学特性。除相关分子指标外,免疫相关指标与预后的关系也逐渐得到重视。
讲了这么多不明觉厉的术语,我们普通人到底应该如何理解目前病理诊断提供的信息带来的意义,以及对生存的影响呢?我们可以用一些危害社会安定的人来理解这个问题:不同性质的“坏人”(肿瘤)对我们的生活/生存的威胁不同,与此同时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治疗)也是不一样的。
当我们出现症状的时候,医院就诊。但是有时候不过就是炎症假瘤而已,用点抗生素即可,这种情况就像好人一时糊涂顺手拿了人家的东西一样,不是什么事。而一些早期浸润或原位癌就像小偷小摸一样,早期筛查及时处理不会造成大的麻烦;但是如果一直纵容下去,这些小偷小摸的行为可能会升级,发展到杀人放火的程度。
而患上癌症就和这些情况都不一样了,但是不同癌症(诊断和治疗后)生存差别也是很大的。抢劫犯就像癌症中的甲状腺癌一样,有时候因为整体的相对恶行程度低都被其他杀人犯或恐怖分子(其他恶性癌症)鄙视,通常比杀人犯和恐怖分子的危害要小,但是持械抢劫的性质是很恶劣的,极有可能抢劫不成就上升到持械杀人的程度,这种情况就像未分化的甲状腺癌一样,患上未分化甲状腺癌的生存机会比其他甲状腺癌要差。
但是如果碰到杀人犯或恐怖分子,情况就又和碰上抢劫犯完全不一样了,这都极有可能让我们失去生命的,就像患上了其他预后不如甲状腺癌的恶性肿瘤一样。即便如此,这些破坏分子中,不同杀人犯或恐怖分子的社会危害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说肺癌就像杀人犯的话,显然连环杀人犯的危害更大,就像小细胞肺癌一样。如果说癌症之王胰腺癌就像极端恐怖组织ISIS一样的话,不同类型的胰腺癌的差别,就像普通的成员和头目的差别,各自带来危害也不一样,胰腺癌中的低分化导管性腺癌可算是王中之王了吧。
这种对癌症的诊断、定性和区分,就像我们对不同疑似坏人的调查、定性一样,是为了便于评估并制定各自不同的最佳应对机制,一视同仁的话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如果我们让街道办的民警来主要负责抓捕恐怖分子,那问题就大了;同样,我们也不能让FBI/CIA之类的机构来处理小偷小摸。癌症的治疗也是一样的,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差异很大,对我们的生存影响也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癌症病理类型的其他信息病理类型就像人的家庭出身,是没得选的。一旦患上了癌症,我们是没法选择患上某一种癌症而不是另一种癌症的(当然没有患上癌症之前可以通过一些预防方式避免或降低患癌症几率,例如注射乙肝疫苗和宫颈癌疫苗等)。人的家庭出身差别很大,就算都是出身富豪之家,也还分为不同级别的富豪,同一咖位的富豪还分有品没品,是老钱还是暴发户呢;病理类型的差别也非常大,并且随着分子诊断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差别可能会越来越细微。
虽然我们拿家庭出身来做描述病理的不可选择,但是病理和家庭出身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我们一般不会弄错我们的家庭出身(除非出现非常极端的狗血事情,发现抱错了),但是病理诊断出错的机会还是很大,从病理穿刺医生选择穿刺部位开始,一直到病理医生进行巨检,镜检、出报告等,在各个环节,根据医生经验和水平的不同,都有可能出现病理的误诊和漏诊。
第二,家庭出身对我们性格、教育、前途等都有影响,但后天我们的努力对性格、教育、个人前途的影响可能更加重要,不能唯家庭出身论,同一家庭的孩子各方面差别也很大。但是病理类型就不一样,病理类型指导马上要开始的治疗方式,一旦搞错,以后的治疗就全部错下去了,说病理的重要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绝不为过的。何况现在病理的信息已经远远不是只包括到底是不是癌症,还包括了癌症的细胞分类及分子层面的信息。例如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差异就巨大,也就一字之差而已。近期我们协助进行多学科会诊的一个患者,来自医院医院三个不同学科的主攻肺癌的专家和患者家属当面会诊后,一致怀疑“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诊断可能有误,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更大。究其原因,因为患者合并症较多,上一个穿刺的医生经验不足,为图省事降低风险,根本穿刺的部位就不对,取的组织也不够,取得那点组织全部拿去做基因检测了,一天就出来基因检测结果,免疫组化都没做,实在是骇人听闻。家属只能委托我们协助在医院再次进行穿刺取病理。患者遭罪、多花钱也就罢了,带给患者家属的焦虑以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才是最要命的。
病理类型的确诊比家庭出身对我们的影响要大的多得多,决定了我们的治疗方式和预后(治疗后预计的效果和生存的时间),而治疗方式直接决定了我们实际的生存时间。因此但凡对病理有任何疑义,一定要第一时间通过病理会诊确诊病理,如果一开始病理就误诊了,后面所有的治疗都是错误的不对路的,生存时间自然达不到预期,一般都会大大缩短。
此外如果是少见的病理类型,也建议第一时间寻求病理会诊,并在收治癌症医院或大型三甲就医就诊。无论技术怎么发展,医学到现在还是一个经验学科,少见的病理类型,在诊断和治疗上,患者相对少的中心,医生见的少,经验是相对欠缺的,但是癌症患医院医院的医生专科分的非常细致,很多少见的疾病都会集中在这些专家这里,医院医生的经验要丰富,治疗的效果好,生存时间长也就不奇怪了。了解更多信息可阅读肿瘤病理诊断为什么重要?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病理会诊?
随着分子诊断的发展,病理已经能够提供比以前更多的信息,这能促进医生对癌症以及癌症治疗的更进一步的了解,延长患者的生存。
癌症的分期也是决定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最重要基本属性之一分期是我们对同一类型的癌症,根据癌症在人体内侵犯/扩散的程度,做进一步的区分。分期是恶性肿瘤判断预后非常重要的指标,用来确定疾病进展,指导治疗。很多癌症目前国际上用的比较多的是基于解剖学的TNM分期系统。医生使用各种检查和影像扫描等的结果来回答TNM分期中的3个关键信息部分:
肿瘤(T):原发肿瘤在哪里,有多大,扩散到邻近器官有多深?
淋巴结(N):肿瘤是否扩散到淋巴结?如果有的话,扩散到了哪里的淋巴结和影响到了多少淋巴结?
转移(M):癌症已经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吗?任何癌症只要有远处转移,无论T和N的情况如何,该患者分期即为晚期(IV期)。
通常来讲,同一癌症病理类型,分期越早的患者生存时间越长,当然实际生存时间也和总体健康状况以及接受的治疗规范与否高度相关。
有时候大家也可能被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这两种说法搞得一头雾水,傻傻分不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对所有的癌症患者,医生都会进行临床分期。接下来,如果临床分期和其他指征标明患者可以接受手术,那么在患者接受了手术后他/她就有病理分期了;而没有接受手术或无法接受手术的患者(IV期患者或其他合并症不可手术的患者)是不会有病理分期的,只有临床分期。具体可通过文章了解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一文读懂胃癌的TNM分期;一文读懂肿瘤病理分期。
如果说癌症病理类型就像我们的家庭出身,我们无法选择一样的话。分期的情况是大不一样的,很多情况下有效的癌症筛查(主要是肺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是可以对分期有所影响的。如果能在早期筛查出癌症,那么治愈的机会越大,生存时间也越长。
但是对于分期,医院不会像病理那样会直接出具报告,分期是综合各种因素后医生给出的一种判断,医院是不会出具患者TNM具体分期的报告,更加不会告诉你根据当前TNM对应的是xx癌I期/II/III/IV期的,这进一步纵容了不规范的医疗操作。因为一旦出具这个分期的具体报告,很大程度上就明确了或限定了治疗的选择,医院和医生就无法掩盖自己的不规范操作,所以医院和医生来讲,一开始就是一笔糊涂账最好,这样患者和家属可能从头到位根本都不清楚情况。但是患者和患者家属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定要搞清楚分期,至少搞清楚TNM,然后看看TNM对应的是几期癌症。如果医生不告诉你,要强烈怀疑医生的水平和动机了。我们已经发布了胃癌和前列腺癌的分期一文读懂胃癌的TNM分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分期及风险级别,其他癌症的分期后续会陆续发出。
以肺癌为例,我国至少一半的患者(肺癌早筛做的比较好的美国,初诊晚期肺癌比例在60%左右)在诊断时就是晚期,是绝对没有手术治疗的适应征的,但是多少晚期肺癌患者被外科医生开刀治疗了呢?晚期肺癌都规范化治疗的话,说句不客气的话,我国很多胸外科医生都要失业了吧。
但是通常来讲癌症的分期中,最容易判断的是晚期癌症的分期,也是患者和家属最容易弄懂的:只要癌症有远处转移,所谓的TNM分期中,M为1,即为癌症晚期,不论原发肿瘤情况如何,也不管淋巴结转移情况如何。判断癌症是否有远处转移的标准手段如下:
全身PET或PET/CT,再加上脑部增强MRI(强烈不建议脑部CT,诊断不出小的脑部转移病灶,MRI在诊断软组织上效果更好)。其中我国绝大部分地区PET检查价格为-1万多,医保都不能报销。
或者全身骨扫描+脑部增强MRI+腹部影像检查(腹部超声或腹部CT或腹部磁共振)--这种组合检查方式比PET要便宜很多,而且大都可以医保报销。
脊柱和椎体的磁共振等:上述两种组合对于脊柱和椎体转移不能明确判断或脊柱和椎体转移判断有困难时,建议加做这个进一步明确诊断。
再次强调一下远处转移中“远”的概念,不是只有肺癌转移到脑部,或结直肠转移到肝才叫“远”处转移,左肺的癌症转移到右肺也是远处转移。
“肺腺癌,双肺恶性肿瘤早期,是否有术后辅助治疗必要?我妈肺腺癌,左右肺各一个恶性肿瘤,手术后拿掉检测无淋巴结转移。医生说属于早期,但由于是双恶性肿瘤而且在两肺都有,医生建议术后化疗或者靶向辅助治疗。我妈68岁,体质偏弱,我不知道她能否抗下来化疗,是否有必要辅助治疗?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还是化疗。另外靶向治疗是否能代替化疗做辅助治疗?
另外我妈肺部还有三个微小结节,PEtCT报告显示。”
上面是知乎今天发出的问题,“双肺恶性肿瘤早期”,双肺都有恶性肿瘤,再加3个小结节了还叫早期?除非病理证实左右两个肺癌都是不同的病理类型,且没有任何其他转移。这个外科医生应该是牛出地球了吧?良心早被狗吃了吧。这种情况下睁眼说瞎话说是早期还给人开刀做手术?如果是早期的话,怎么会术后建议靶向辅助治疗?目前为止,只要是可手术的肺癌,就不应该接受任何靶向治疗,因为任何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都没有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更没有任何一个临床的医学指南推荐可手术的肺癌患者接受靶向治疗。这个医生判断处处都是自相矛盾,各种回扣都想捞足。晚期癌症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缩短病人的生存期并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患者和家属多长几个心眼总是没错,毕竟性命攸关,而癌症的不规范治疗在我国还是很普遍的。
关于可手术肺癌的药物治疗,可参考此前的北京哪治女性白癜风好白癫风